星期天的下午,跟随朱老师一起做公益活动:去社区辅导三个孩子:两个9岁,一个10岁。一个孤独症、一个社交困难、一个智力发育迟缓。
社交困难的这个小男孩,自始至终不讲话。拒绝说话,拒绝画画,拒绝站到人前,拒绝跟任何人眼神交流,只看着地板。他不是对抗,是紧张。看见他悄悄将两只手紧紧绞在一起的样子,我知道,这一刻他是在鼓足勇气控制着自己。顿时感到心要融化,非常心疼这个娃娃。便慢慢跟他玩,慢慢跟他讲话,不对他有任何要求。
不想说话?好,我们不讲话。
不想跟老师和大人打招呼?好,我们不理他们。
坐在哪里更舒服?好,我们去那边坐。
他们在画画,我不想画?好,我们不画。
像溪水慢慢流过他身边,不控制,不要求,陪伴他去他想去的地方。
玩了一会儿之后,我在纸上画了两颗心,柔声邀请:“你愿意也画颗心么?”
孩子绞在背后的两只手,慢慢慢慢费力地挪到胸前,慢慢靠近桌上的铅笔。手指触到笔的那一刻,他僵硬着两只手,似乎在用千钧之力,慢慢举起铅笔。我只趴在他身旁,微笑着,温和地看着他。柔声说:“如果不想画,咱们就不画。没关系。”
孩子依旧不吭声,只将铅笔握在手中,缓缓缓缓,费力地调整好角度,拿好,开始画心。我趴在他身边,不说话。
孩子进入画画状态之后,竟然仿佛变了个人。他灵巧地在纸上先画了个直角坐标系,计算着四个象限内点的角度和高度,分别定好6个坐标点,连线。出来的是个完美的心。
我非常震撼:他九岁,小学3年级嗳,这些他怎么会的?太奇妙了!只见孩子专注于画图之后,世界仿佛消失,只剩下他和他笔下的图。这个孩子,用了4种不同的几何和函数方式,分别画出了不同的心图。我看见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计算着各种可能性,笔尖在纸上迅速游走,分别计算各个关键点。而这些,小学三年级不可能学到的知识,他是怎么会的啊?
那一刻,激动和欣喜充溢在我的胸口:这明明是个小天才啊!我们怎么可以用是否愿意跟陌生人打招呼、是否愿意跟别人说话来评判他!他只是没遇到懂他的人,他的脑袋里,自有乾坤啊!
活动结束,总结时,我对三个家庭说:“我们的教育体制,是在生产螺丝钉:标准化,流程化。上课手背身后,背要挺直,做卷子要猜到老师定的标准答案才会有高分。而恰巧,咱们这几个孩子,不是钢铁,不能做成螺丝钉。他们,是块璞玉。璞玉是不可以放到车间里几十几百个一起标准化加工的。他们各有自己的特点。当这样的孩子来到我们家中时,家长需要带着一颗柔软探究的心,耐心了解和琢磨这块玉石。按照他的天性和特点,用适合他们的方式,来陪伴他的成长。其实,我们只是要对不一样的孩子,少一点要求而已:不要求他见了大人就打招呼,不要求他必须站在人前自我介绍,不要求他一定要表现自己,也不要求他们,能够猜到老师的标准答案........如此而已。”
听完,几个妈妈哭了。
临走我们给每个孩子分发了一个小礼物:手机扣。说:这个礼物你们自己用不上,然而你可以把它作为礼物,送给爸爸妈妈哦。
另外两个孩子都把手机扣送给了家长。
而这个自始至终不说话的孩子,把那个他用不上的手机扣,紧紧握在手里,谁也不给。我看了眼泪都快出来了。他收到了这份温暖又耐心的陪伴。这是个多么缺理解和温和陪伴的娃娃啊!
看见…… 看见…… 看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