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快乐脚丫子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这段话的通俗的翻译是:
子禽问子贡:老师每到一个国家,一定打听其国家的政事,是他自己主动求得还是其国家的君主主动告诉他?
子贡说:老师是靠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五种美德得到政事的消息。老师所求的方法不同于其它人吧!
在周游列国前,功名利禄孔子都尝试过,是一个成功人士了。
是因为他骄傲了因此带着一群人去游山玩水?
答案肯定不是。
在一个食不果腹、道路崎岖、车马很少的年代, 一群人几乎是徒步跨国穿洲,日夜兼程居无定所。
放下亲人远行(可能就是永别),为了理想化作苦行僧,这是一个多么艰难的一条路却用了整整14年。
一个接近60岁的“老头”,带着学生众人(20+至60年龄段都有),一次有一次满怀希望求取所到国家的政事,一次又一次向国家君主推广自己的思想,一次又一次的如同“丧家犬”似的离开去寻找下一个国家,这样的纠结、迷茫、不安、挫败的14年,依旧坚信自己的信念。
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
什么信念让孔子每到一个国家都去打听政事?
为了恢复周礼,为了推行儒家思想,为了学生得到历练的机会,更是为了黎明百姓的生计。
国家政事除了众所周知的事情外大约都是机密,他作为外来者只能去求,即便用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的品德去求,即使失败之后仍要保持初心,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得到呢?
感谢您的观看。
我——有时候理解有点片面,有时候表达有些混乱,有时候表达有些词不达意,希望您可以谅解并给予指点。
如果您有任何想法,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