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喜剧电影《电话狂响》中丈夫文伯与妻子戴戴,夫妻俩一个是大学美术老师,一个是心理医生,有个正值青春期的女儿。
在所有的亲朋好友眼中,他们是幸福美满的一家。
丈夫温文尔雅,不喝酒不抽烟、不找小三、不和老婆吵架,勤奋踏实,一心一意为家庭付出,外人眼中的好男人。妻子端庄美丽,贤惠持家,为了女儿,尽心尽力。
怪异的是,夫妻俩却从来不吵架。
即使戴戴想要和文伯沟通,但他当妻子戴戴当做个透明人,不听她的唠叨,抱怨,也不跟她吵,不跟她闹,甚至也从来不说什么。
对此,戴戴感觉丈夫文伯是个冷漠的人,她的情绪发泄出去得不到回应,简直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
表面看起来,他们是一家人,但两颗心早已,南辕北辙渐行渐远。
最后婚姻没有了温度,分开也便成了必然。
作家李碧华曾说:有些感情好像指甲一样,剪掉了,可以再重新长出来。有些感情好像牙齿一样,失去了,就永远没有了。
其实,婚姻里最可怕的不是吵架,而是冷暴力。
别人都害怕夫妻吵架,但是对于戴戴和文伯来说,吵架,都成了他们婚姻里的奢侈品。
就像电影《无问西东》里的刘淑芬,当婚姻琴瑟和鸣的幻想破灭时,义无反顾跳了井。
在外人眼里,许老师知书达理,委曲求全,而刘淑芬却因为被冷暴力对待,无处发泄,积怨猜疑之心日盛,越来越像个怨妇、泼妇。
冷暴力是一把残酷的刀,深深地插在你的心里,却不见血。
心理学家刘吉吉博士曾对北京、武汉、天津、长沙四大城市两千多个家庭做过调查,发现有70%以上的家庭有过不同程度的“冷暴力”。
因此,吵架从来毁不掉感情,但是冷暴力可以。它是一种比激烈争吵还要残忍的惩罚方式。
-02-
有次,我和史先生因为一件小事吵起来。起因是,史先生没有把换下来的袜子及时放在脏衣服的篮子里,我当时特别地生气。
然而史先生一句话不说,走到卧室就闭眼躺下。我追到卧室,冲他喊:“我话没说完,你躺下干嘛?”
他说:“就当我死了吧!”我又呛他:“死了还有气说话?”他说:“咽不下这口气!”
还在气头上的我,听了这话,竟然忍不住笑了。就这样,我们的吵架结束了。
俗话说,吵架见人品,也见真情。而爱你的人,即使吵架的时候依然记得你的好,愿意为了你退后一步。
越长大越发现,吵架是一种能力,而解决问题是一种超能力。吵架的意义,不是你吵赢了我,或者我吵赢了你,而是我们一起战胜了问题。
-03-
在一档综艺节目里,蒋勤勤挺着大肚子,准备和陈建斌出去吃饭。结果出门后,她发现门忘记关了。她让陈建斌去关门,陈建斌不乐意,“不关也没事。”
但蒋勤勤坚持,人不在家必须把门关上。陈建斌因为之前已经等了太久,便不满地抱怨:“这门有什么好关的,又不是自己家。”
于是两个人因此争论起来,最后蒋勤勤气哭了。
看到蒋勤勤哭了,陈建斌立刻紧张起来,开始哄她,还赔礼道歉,给她递纸巾,一直和她说话。后来蒋勤勤也顺势接受了陈建斌的赔礼道歉,两个人就此和好如初。
很多夫妻吵架,经常会把小小的矛盾无限放大,最后两个人的感情,吵着吵着也就散了。
最终,你虽是吵赢了架,输掉的却是夫妻之间的感情。
而那些会吵架的夫妻,会在争吵后有一方先退后一步,主动求和,对方也会懂得借机给彼此一个台阶下。
在你来我往的较量中,夫妻双方会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说出来。而吵架完之后,彼此的感情越来越好。
夫妻间良性的争吵,是世界上最可爱的战争。它就像两把玩具刀,互相砍来杀去,但绝不会伤到对方。
这个世界上,没有天生就完美的爱人,只有在生活中不断磨合的两颗心。
-04-
我们或许都曾渴望拥有一场永不争吵的婚姻,但事实上,完美的婚姻只存在童话故事中。现实生活中婚姻,会有大大小小矛盾和摩擦。
网上有一个采访视频,几对夫妻被询问“你们经常因为什么吵架?”
夫妻们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其中有鸡毛蒜皮的小事,有因为中午吃什么而争论,也有涉及三观的问题,也有必不可少的对子女教育的问题。还有诸如“我习惯提前半小时出门,她却喜欢提前一分钟”。
生活习惯、观念差异、家庭关系、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管已经结婚几年,生活里依然会有各种矛盾存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John Gottman在长达40年对婚姻关系的研究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婚姻总会出现各种问题,而其中69%的分歧会永远存在。”
婚姻中的分歧难以避免,因此在一段婚姻里,比争吵更重要的,是吵架后有修复问题的能力。
家庭治疗大师米纽庆曾说:“一个理想的家庭,其实就是一个有修复能力的家庭。并没有一个家庭是没有冲突、没有问题的。只要这个家庭具备了修复冲突、解决问题的能力,那它就是一个足够好的家庭。”
没有修复能力的婚姻,就像是一块玻璃。不管你如何小心翼翼去保护它,一点小磕小碰也能把它彻底击碎。
不要惧怕争吵,也不需要拼命努力克制自己。
吵架是在做减法,像是扔垃圾,把搁在心里面的坏情绪扔出去。说到底,吵来吵去,还是为了在乎。
好的感情不是一辈子不吵架,而是吵架了,我愿意和你相互沟通,一起解决问题,还能一辈子在一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