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重读非暴力沟通(二)

重读非暴力沟通(二)

作者: 幸福就是刚刚好 | 来源:发表于2020-07-28 21:47 被阅读0次

    继续带着问题来阅读非暴力沟通。

    第二章阅读思考

    《非暴力沟通》第二章--是什么蒙蔽了爱?

    1.异化的沟通方式”是什么意思?

    在书中的描述是: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于导致了彼此的疏远和伤害,这种方式被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
    我学习了之后,觉察到,日常生活中异化的沟通方式比比皆是,达到了“日用而不自知”的地步,也就是知道和不知道矩阵中的那个黑盒子“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2.请指出若干种“异化的沟通方式”,并举例说明。

    书中描述异化的沟通方式有4种: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
    很多时候,给别人贴标签的方式,其实就是异化的沟通方式最普遍的表现形式。不要和坏孩子玩。你爸爸是酒鬼等。
    比如说要分出好人、坏人(非黑即白),正常或者不正常,负责任和不负责任,聪明或者愚蠢等等。这些都有暴力的沟通倾向。
    有些人会站在道德制高点,来说别人“不道德”,他自己是否能够做到“道德”和“慎独”暂且不论,对别人的道德评判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一个观点。
    比如,小狗多可爱,你不爱小狗就是没有爱心。看看城市边上那么多的流浪狗就可以知道,“爱狗人士”的道德只是为了指责别人,有时候可能是“叶公好龙”。
    我家楼下,住着一户“爱狗人士”,据说花很多钱买狗饲料,但每天半夜“犬吠声声”,扰的邻居无法安睡,大家颇多怨言,他却我行我素。每到夏季,骚臭的味道扑鼻,邻居都不能开窗。这样认为别人“没爱心”是道德绑架。

    3.“道德评判”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道德评判是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会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
    比如有人说,你太自私了。
    表达的意思是你没有按照他的想法行事而已。

    4.马歇尔曾说,所有的评判都是未被满足需要的可悲表达。为什么他这么说?

    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一般来说我们分析判断的比较多,理解感受比较少,了解一个人的需要就更少了。
    有时候,评判别人仅仅是为了证明“我是对的”,没有意识到这是“自我接纳”不足的表现。有时候,父母认为孩子不好,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超级自恋”,其潜意识是:我应该生一个更好的、配得上我的孩子。

    5.如果人们做我们想要他们做的事情是出于恐惧或内疚,会有什么后果?

    出于内心的内疚和恐惧来迎合我们,或早或迟,我们将会发现,对方不再那么友好,当然,他们也付出了代价,屈服于外部或内部的压力,很可能使他们心怀怨恨并厌恶自己。
    最坏的结果可能让他们成为真正的“施暴者”,从冷暴力转为暴力。

    6.价值判断与道德评判有什么区别?

    价值判断反映了我们的信念,也就是生命的需要怎样才能得到最好的满足。
    道德评判是拿着社会的评价标准来评判一个人。
    一个是关注自我,一个是关注别人,最后都是为了证明“我好你坏”,所以认识到“我好你也好”和心里真正的认可后实践,还有不小的差距。

    7.根据马歇尔的观点,社会各个层面的暴力主要来源于何处?

    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
    不但忽略自己和他人的需要,还要“归罪于外”导致底层的逻辑和假设得不到呈现,一直受潜意识支配,过着“自动驾驶”的生活。

    8.我们的语言表达有时否认或淡化了我们的个人责任,请举几个例子说明。

    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管你是否喜欢,有些事你不得不做。”
    这种表达方式淡化了个人的责任,还有,比如说“你让我伤透了心。”
    其实很多时候,比如说不喜欢学习,不喜欢工作之类的语言,都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这背后的好处。为了钱而工作,为了未来更好而学习都是天经地义的,没有什么羞耻的,因为生存是第一需要。
    最经典的例子是,一个女士说她不得不做饭。结果这只是她的想法,他的孩子宁可她不做饭,胜过她在饭桌上诉苦。

    9.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着什么?

    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着威胁,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
    异化沟通方式还与一个想法有关:有些行为是值得奖励的,而另一些行为必须要受到惩罚。
    认为某人应当受的惩罚,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角度一变,观念一变,对自己和别人的评判都会变。心理学有一个概念,观察一个人说的话,几乎可以知道这个人的命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读非暴力沟通(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tvq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