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大家好,我是三中分校初二(3)班高默涵的爸爸,我叫高勇。
分享的缘由
我们也是很有缘分,因为孩子去美国游学我们家长相聚在这个微信群里。虽说现在的经济水平提高了,但能送孩子去游学,也不是每一个有条件的家庭就会做的。
你们做到了,说明你们对孩子的教育和前途相当重视,说明你们的目光长远,与你们一起我非常幸运。
看到陈老师在群里发出这个号召后,我就斗胆报了名,就我浅薄的知识和蹩脚的口才说说我对于培养孩子的一点浅见,我这是抛砖引玉,期待你们更精彩的分享!
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男孩,小学一年级时因为年龄不够被学校拒收,后来以优秀旁听生的身份才继续上学。小学5年,初中3年,他学习很认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那个其他人需要留级,甚至经常留级的年代,他第一次中考就高分考中。
他的想法是上高中考大学,父亲想要他上中专,老师在旁边劝说:农村家庭经济不好,上中专稳当,三年后毕业就能拿工资贴补家用;并且以后还可以拿工资深造;
他被说服了,但15岁的年级根本不知道选专业是怎么回事,就随意的选择了一个认为可能会比较有趣的检验专业。
后来他在医院和药厂干了20年,到了将近40岁的时候发现自己在很长时期是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对从事的医药事业也是没有兴趣的,人生顿感十分迷茫!
于是就抛弃从事多年的工作,停下来思考、学习,为了更好的整理思路和内化知识,1年半时间写了40万字;目前在研学心理学内容,虽然还没有变现,但对于当前的选择很坚定,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这个故事说的就是我自己,讲这个故事是想和大家说明下面几点:
1,教育的初级目标是就业,但最终目的是让一个人拥有独立思想和独立判断能力,拥有追求真善美的能力。
2,家长和老师的角色是辅导者,而不是指挥官,让孩子多接触外界信息,了解社会,认识人生。让他们做自己人生的主人,而不能越俎代庖。
3,种一棵树有两个最好的时间,一个是十年前,一个就是现在。家长可能会有自己的人生愿望没有实现,那就自己去完成;不要加与孩子头上,他们有自己的人生之路。
不含诱惑的深情
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创造了一个术语——不含诱惑的深情,认为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情感,是我深深地理解你、接纳你,而且不给你设任何条件。
父母要能接纳孩子的一切,好的时候喜欢,坏的时候也喜欢。
但作为普通的我们,很难达到这种境界,那么我们可以折中,有诱惑,也要有深情。谈条件也要有区分,吃饭、睡觉、亲子亲昵等不能作为条件来交换;
学习成绩、家务劳动可以有一定的条件,但在孩子条件达成奖励的同时要给与肯定的回应和亲情的加持。
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1968年在一所小学做了一个实验:他从1-6年级中随机抽选出一些学生,数量占20%左右,作为“最有前途的学生”交到校方手里,并嘱咐要保密,不然实验会失效。
8个月后,这些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普遍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且性格更外向,自信心、求职欲都变的更强。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又可以简称为“权威期待”。
权威期待的作用
我们家长和老师对与孩子来说就是“权威”,我们要多给予孩子正面的说法和鼓励。有一个说法:孩子如果能从父母那里获得5000次夸奖,那么他就能获得自信。所以,请尽量多夸孩子,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在默涵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偶尔会开玩笑说,以后有可能我们就到国外留学,她一直说不想去,但我没有就此下定论。
上初中后她的英语学的还不错,我又经常提起这事,我说不去留学,有机会就要出去看看。
三分有美国暑期夏令营的事情我是听别人说的,回家就跟默涵讲,一定要去。开始她很有兴趣,后来又说不想去。我还是和她说出去游学的好处,但尊重她的决定。最后,她主动跟我说决定去。
在这件事情上,“权威期待”就起了很积极的作用!
当然,我们最终是要引导出孩子的积极的自我期待,这个心理建设影响会更加深远。
在培养孩子方面,我还有另外几个方面和大家分享一下:
1,拥抱:每天早上孩子出门前,我都会和孩子拥抱一下;拥抱是无声的爱的语言,给人以力量,让情感更直接流露。
2,身教大于言传:背影的力量大于语言的,特别是阅读习惯,父母亲喜欢看书的,孩子多数也会喜欢,也会有例外,但别急,这个影响会是很深远的。
3,相对于学习成绩,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更重要;去年我送默涵去正兴学校,只读了3天就哭闹着要回来,我在和她深入交流感觉到她的决心后,就把她接回三分了;我不想她有心理阴影;
平时也会带他们做些体育活动。家长们首先是要一个健康的孩子,其次才是成就。
4,做自己:我们做父母也有自己的人生规划,现在每个人也只是40岁左右,做好自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谢谢大家的耐心聆听,我的分享结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