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核心表现
关键词一:灰色
在抑郁症患者看来,整个世界都是灰色的。那是一种极其单调的、沉重的,让人绝望的颜色,有点像傍晚时分乌云密布下的大海。
关键词二:无力感
对于很多严重抑郁症患者来说,整个身体就像是一副被掏空、被彻底放了气的皮囊。即便是最简单的挪动手脚,都要付出巨大的心力才能做到。
在有些抑郁症患者的体验当中,自己的心智甚至已经彻底脱离于身体之外,会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冷冰冰地审视自己无力的身体。
抑郁症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状态。抑郁症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情绪、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的工作表现,甚至会导致自杀、自残这样的行为。
抑郁症的与其他身体疾病的不同
一、器官变化与功能障碍
抑郁症和我们通常说的疾病,比如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不太一样。
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强调的是人体器官可见的结构性变化。比如说人体里长了一个肿瘤、胰腺里的胰岛细胞大量死亡、心脏的形态和跳动的规律发生了变化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可以用现代科学仪器,去观察和分析的客观指标。
但是各种精神障碍,包括抑郁症的时候,更强调人体的某个具体功能出了问题。比如,对抑郁症而言,它会造成患者的痛苦,会影响他们在社交、职业和各种场合的表现。
关于抑郁症,我们没有能力从人体器官结构性变化的角度,做出客观和准确的定义,所以只好从外在表现上描述它会带来的结果。
可是当一种疾病只能通过外在表现来描述,而无法用某种客观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指标检测的时候,人们当然会对它到底是什么东西,甚至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产生怀疑。
二、相比其他很多疾病,抑郁症更容易受到人生遭遇重大变故等因素的直接影响。
所有的人类疾病都会受到外因和内因的共同影响。但是抑郁症更容易被人生遭遇的重大变故,比如亲人去世、经济破产、自然灾害所诱发。
有统计数据显示,在遭遇亲人不幸离世之后的一个月内,有大约40%的人的表现,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而差不多要到两年之后,这个比例才会降低到正常水平。也有调查发现,在失业和身患残疾的人当中,患抑郁症的比例也会成倍的上升。
问题:
如何区分正常和过度的悲伤情绪? 如何区分一个人到底是面对打击的情绪低落,还是真的患上了抑郁症呢?
这当然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很多人也确实会把抑郁症和重大打击之后出现的负面情绪,把抑郁症和心理脆弱,混淆在一起。
临床医学界的选择是,既然不好区分,那干脆就不区分。
在2013年之前,如果一个人在两个月内遭遇了亲人离世,那么就算他所有的表现都符合抑郁症的标准,医生们也不会给出抑郁症的诊断。这就是著名的“居丧排除”条款。这个条款的潜台词是,一个人在亲人离世后抑郁两个月是正常的,我们不用管。
而在2013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对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做了一次重大更新。其中和抑郁症相关的更新,这个条款被彻底删除了。也就是说,只要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医生们不关心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都会采取同样的治疗方案。
抑郁症的诊断
在临床医学实践中,如何诊断抑郁症呢?
目前世界上主要通行的,是两套高度融合、但存在少许细微差别的诊断标准,一套是美国的DSM-5标准,一套是世界卫生组织的ICD-11标准。咱们中国目前,其实同时参照了这两套标准。
一个患者走进医院,医生们会拿出一份调查问卷,让患者自己打钩算分,再结合医生和患者的面对面访谈,就可以做出诊断了。
简单来说,如果一个人出现持续的抑郁情绪,或者丧失兴趣和快感,而且持续时间超过了2周;同时他/她还出现了一系列诸如消瘦、失眠、疲劳、注意力衰退、感觉自己毫无价值、企图自杀等症状,就可以在临床上被诊断为抑郁症。
这会很自然地导致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临床实践中,抑郁症的诊断准确度很不让人乐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