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直接举栗子:
1.学生在“教授门诊”排队问问题
一流大学的学生都善于思考,因而必然会有这样那样的学习上的问题,主动而频繁地找老师问问题便是著名大学的一个特殊的景观
斯坦福大学的教授,每周都会抽出两个固定时间,在办公室里待着,专门解答学生的学习疑难问题。
教授办公室的门口,常常摆着若干张凳子,因为学生经常来问问题,教授一时接待不过来,就让同学坐在门口排队等候,一个一个来解决他们的问题。这是地地道道的“教授门诊”!
2.某名校大学生说他和一个美国留学生畅聊了一晚上,用英语。我问人家提了什么问题?回答说提了很多。我说那你提了几个问题?回答说没有。
3.我问某美国博士,应邀回国丝绸之路讲学的。我说中美科技差距是不是很大?他说是,那些人连问题都提不了。
4.该博士说,科学家吧,他说在中国,你发现一个东西,直接发表了;在美国,人家把你发现的东西,给好几个专家看,这个审查免费,专家会提很多问题,有时一个专家就好几页几十条,你得一一回答,甚至实验,回答不了,也得如实回答,目的是证伪和证明随机,确定规律。
5.继续说大学生,在美国大学,中国学生学习能力强,但不善言辞;美国学生学习一般,但是想象力丰富,能说会道,一分钟可以讲五分钟;印度学生爱提问。最后大家记住的是印度学生,美国高科技公司的高管,印度人比率最高。
6.前苏联当年支援中国的时候,中国工业太差,很难教会,后来苏联专家要求中国人每天提一个问题,进步很大。
7.巴菲特演讲在美国大学,开头就鼓励学生提问,而且还说越尖锐越好。柏拉图也是在大街上乐意回答任何问题。
8.英国学校学生提问不用举手,可以在老师讲课的当中。老师的反应也极快。这一传统可以追溯到爱因斯坦年轻时候的瑞士苏黎世大学。
9.更远的可以追踪到欧洲文明的起始,被神都认为最聪明的苏格拉底,不停的提问。建议看《柏拉图对话集》。
中国文化叫“诲人不倦”,西方文化是“问人不倦”。
一个杰出的问题胜过十个平庸的答案。
其实中国一些杰出的人也是十分爱问问题,不猜测不武断。如刘邦、张良、陈平,我的几个同学、曾经俩个上司、一个球友。
10、我个人一般会在外面的讲学中坐前排、踊跃问问题。
中国人不爱问问题有大环境原因,生活中太爱问问题,你朋友都讨厌你;有的上司会沉脸,有的说你蠢;学生不爱问问题是学习压力太大。
无论如何,尊师重教,但是爱问问题的童心不应该泯灭,人生的最初就是探索世界,复归于婴儿,人生若只初相见,不忘初心。
作为上级、老师、家长来说,应该鼓励下面提问题。回答不了,鼓励他们自己找答案。
其实我现在有很多问题,都是自问自答,因为大多数没人回答。
每天冒出很多问题,就像即将烧开水的泡泡。
绝大多数,一百度就解决了,偶尔难的,也不急于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常常是一段时间,潜意识就告诉我了答案。
潜意识是灵感的来源地。
潜意识在后脑勺;显意识在前脑松果体。
人的灵感是显意识与潜意识的连接,当人体活动放松,大脑里电能集攒足够多,就会连接。潜意识是人的长期存储器,相当于硬盘,显意识在前额内,相当于电脑内存。人的灵感或者创造力,是前额中心向后脑勺划半圆电路光亮过去,有时候也是另外的曲线。以上是我的内视,很放松状态下的。我的灵感非常多,就像金星上的电闪雷鸣一样。
最好的老师,原来就是自己的好奇心~
如果你想对一个事情了解,就是不断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一个临时的优秀老师,是懂的知识的人;一个永久的优秀老师,是一个善于提问的老师。
几千年来,苏格拉底是世界许多人认为的老师,为什么?他并没有教会我知识,只是教会我怎么提问?他在《柏拉图对话集》里,不停的提问提问提问,提问是谈话的百分之六十。
不会提问的人,让我想起鲁迅笔下,那些麻木不仁的人。
记得一个犹太人爷爷接孙子,第一句话就问:今天你在学校提问题了没有?
要想见微知著、明察秋毫、超凡入圣,我认为每天在安静的时候,给自己提一个问题,一闪而过的问题,抓住它。
中国诺贝尔奖3块,美国356块。为什么?
平均估计,一个美国人可以提10个问题,一个中国人可能提不出一个问题。
100年前,鲁迅笔下的麻木不仁的中国人,100年后,似乎也没有多大的改观。
杨蔚2017年11月22日凌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