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晚上,班主任和课代表来找我,要求布置作业。我说:“不布置了吧?”刚开学,一节课都没讲利索,怎么布置?
我问同科同事:课讲完了?
同事说:没有,没讲完也得布置啊!
“那一份题回去不做得稀里糊涂?”
“回来再补充呗,再讲呗!总不能不布置吧?”
这是什么逻辑?不管课堂学到什么程度做到什么程度,作业都是必须布置的?
且不说学生回家写来的作业真实度有几分,单是一节不生不熟的课后跟着的作业,学生做起来是不是会非常吃力?正确率难道会让人很满意?一份漏洞百出的作业确定是有价值的?
也许自己能力有限无法完全驾驭课堂?对我来说,讲评作业的时候学生能够进入状态的比例远远低于讲新课的比例!也就是说新课效率要远远高于讲评家庭作业课堂效率。
最近几年,发现一个现象很是不解:学生的家庭作业似乎越来越认真,课堂反而却是可以迷迷糊糊的。
是因为培训班的老师水平更高?还是家长的力度更大?又或者是因为学生一旦作业不好老师会找家长而课堂不好家长却无法反找老师?
窃以为作业是用来巩固学生课堂学习知识不足查漏补缺的,或者提升拓展的。可是基本的课堂任务都没有完成,怎么就非得布置?为了作业而作业?孩子回家看点书做点活动不好?弄得那么紧张兮兮的真的就是作业的本义?
课堂难道不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
哎,如此布置如此作业真的没有本末倒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