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人都追求好的生活,但好的生活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
生活是从某一刻就开始变好了吗?是否存在一个所谓的“moment”、一个重要的决定,来彻底把糟糕的生活来个大翻盘?
但真相是,好的生活是由一系列“正确”的决定共建起来的。
好的生活,是一系列好的决定的结果,尤其是爱情和工作的部分。在人生的每一个路口,如何做好决定,是一件尤为重要的事情。
事实上,我们学习、读书本质上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做决定,做出正确的决定。
02
然而我们很少在做决定的时候,能够做到足够的深思熟虑。
当面临巨大的选择,我们缺少一个正确的思考流程。
大多数人在这种情况下,要么拖延,要么求助他人,要么随便选一个没有验证过的方案。
这样的做法其实就是在碰运气:运气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运气不好,轻则问题被拖延浪费大量的时间精力;重则引发更大的问题,开始恶性循环。
但如果我们想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就不能只是碰运气,而是要无限提高“做出正确选择”的几率。
03
幸运的是,“做决定”本质上也是一种技能。和其他技能一样,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不断练习掌握这个技能。
我们做出错误的决定,往往是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够全面。
任何问题都可以从5个不同的角度系统化地进行思考。这5个角度分别是:敌人、直觉、死亡、谨慎和勇气。
将这5个角度得出的结论综合在一起,我们就会发现答案呼之欲出,从一开始困惑的状态进入一个可以着手做一些事情的阶段。
敌人
我们的敌人非常了解我们,了解我们的弱点,见不得我们好,恨不得收集所有负面信息来压垮我们。
站在他们的角度可以很好的理清我们的思路,从客观的角度看清楚自己的弱点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当下的困境,接下来还有可能遇到什么问题。
我们讨厌的角色也可以为我们所用:想想他们会希望我们怎么做,然后去做相反的决定,也许效果会更好。
虽然这时候好像更应该扮演自己的知心好友,但是棘手的问题在于,当我们扮演一个善良的人时,往往给不出什么有效的建议。他们更大程度上只能提供一些情绪价值。这很有可能会让我们觉得更加“无力”;扮成自己痛恨的人,反而更容易激发出我们理性的力量。
直觉
面对一个问题,我们往往会有一个大概的、模糊的方向,或者叫倾向,我们称之为直觉。直觉是一种积累,是我们从做过的无数个感觉中提炼的感觉。
直觉往往是下意识出现的,在今天这个倡导理性(收集分析决策)的社会常常被人忽视。没有依据的判断也许很多次把我们推向疯狂的边缘,付出了很多代价。
但这不并不代表,直觉就全都是错的。
我们应该以客观中正的态度来看待直觉,勇敢的让自己的直觉参与决定的过程。不一定遵循它的选择,而是去了解它想要什么,再把这份固执、不耐烦还很武断的直觉纳入理性的考量中。(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权力,最终能不能被采纳是另一个回事。但要坚定地维护每一个人发言的权力。)
死亡
死亡是一件影响很重大、但却被习惯性忽视的因素。
我们所有决定都是在死亡时钟的背景下展开的。所谓“向死而生”。我们应该倾听它的节拍,牢记它庄重的讯息。
一旦想到死亡,我们就会习惯性地更对自己负责。这会削弱我们因被社会常规束缚而产生的忧虑。它是一种真实存在的恐惧,会反向给我们新的信心去应对挑战。
用这一件大事吓唬我们,我们面对人生路上的较小障碍,可能不就那么害怕了。
谨慎
在做决定的时候,一定有“谨慎”的声音,但在这个虚空浮夸的时代,它缺乏魅力,甚至被认为是守旧、传统、胆小等等之类。
我们很容易感到需要再次突破,觉得生活就是要去尝试新事物。
但事实也许并不是。大多创业都失败了,大多数计划都惨烈告终,大多数恋爱都换汤不换药地让人无法满足。
谨慎不是看不起妥协,它只是很清楚一件事,对于不完美的我们来说,根本没有理想选择。谨慎意味着,我们要有足够的勇气,偶尔向残酷的现实低头。
勇气
从小我们就学习遵守规则、排队、做一些该做事情,成为一个好孩子。但这其中有一些隐藏的微妙的风险,我们妥协了太久太久,去遵循那些跟我们利益和希望毫不相干的社会规范。
有时,我们需要重新学习勇气的艺术,最幸福的生活必然要经历一些转折点,也许在某一瞬间,你做了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赌一把,反而赢了。
有时,谨慎只不过是裹在自我欺骗外衣下的软弱和怯弱。勇气和谨慎需要好好打一架。
我们做出任何艰难的决定,都不会是完美的。但经过这一番思虑和考量,我们大概率有机会做出那个更好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