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众号运营已经有三个多月了,我一直牢记年级乐的教诲,时时反思。由此写下这篇文章,作为自省之作。
微信上有个官方的公众平台安全助手,提供微信公众号登录和群发等安全操作,也可在手机上查收消息,评论,赞赏,新建群发和查看历史消息等。
不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观测数据吧,用户分析和图文分析,可以看昨日的阅读次数,每天我都会去看看,虽然阅读次数很少,但有人阅读依旧会让我很欣喜。
12月8号,微信收藏两次;
12月9号,分享转发三次;
12月10日,一个简书的用户居然搜到我的公众号并且关注,在后台留言。
这些很小的细节,我都很认真地对待,我觉得这就是我现阶段的小确幸,看到有人收藏转发我就会开心一天。也许我大学生活是有点单调,但有了这些,依旧会很充实开心。
其实,公众号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发文给读者看而已,最重要的是与读者交流互动,听听他们的故事和烦恼。所以每当有人给我留言时,我都会思考一会,认真地回复。
有时没看到消息,超过48小时,就不能单方面给读者留言,我就想拿豆腐砸自己。
没有公众号文章评论留言功能,后台留言就是我唯一的稻草了。我很期待有人会与我聊他们自己的故事与烦恼,我可以当一个倾听者,他们的故事或许就是我笔下的素材,脑中的灵感。我也想试着帮他们解决问题,做一个可以温暖他人的人。
2,
有人问我,你写书评看嘛?没人喜欢看的。
的确如此,其实我自己也不太愿意去写,但我知道,写书评会让自己多一点思考,读过的书在记忆力就会更深一些,一些观点,一些描写,都或多或少会落在我的素材里。
读书和写书评有一个很好的好处,就是当你写一些东西的时候可以旁征博引,引用一些书中的句子或段落,既可以增加字数,又很好地显示出文章的“文化涵养”。
有人一本书可以拆解十几个观点,从不同角度入手,写出十几篇思考深刻的文章。我看过许多公众号文章,写鸡汤的总喜欢引用《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有人引用一句话,也有人引用一个小示例,以此增加自己文章的说服力。
我一开始写书评,半天落不下一个字,想来想去,也不知道如何写,就去豆瓣书评逛逛,有人写得真是好,感觉把书给真正读进去了,给我一种我似乎读了一本假书之感。
那段时间写书评,就是抄抄书中的句子段落,借鉴别人的观点,时至今日,我现在再看我之前写的,一股羞耻之心油然而生。我自己果然不要脸,这也是一篇文章,东拼西凑的,零零散散,通篇不知道在讲什么。
后来,默默删除了以前的好几篇书评。
读的书越来越多,写书评也越来越多,我逼自己读完一本书写书评,主要不是写给别人看的,是写给自己看的,看看自己究竟有没有把书读进去,有没有很好地吸收书中的观点和主题。
写到现在,虽然称不上写得很好,但马马虎虎,比之前好了很多。
写到一定程度,还可以写书单呢!
所以即使书评不受待见,也要固执地坚持下去。
3,
最近总是一个星期掉一两个关注量,原地踏步都不行了,直接倒退。每当有人取关我的公众号,我都会有点难过。
不过,这也是必经之路吧!哪有要人家白白关注你的?
公号运营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你能为读者提供什么,然后读者才会关注你。你不能要求读者什么都收获不到还心甘情愿地关注你,点赞什么的就更不用说了。
咪蒙提供鸡汤,正中了年轻人渴望成功的心理;
拾遗提供思考,读者能从中得到不一样的见解;
六点半提供搞笑短视频,为读者带来了笑声;
Sir电影提供电影信息,影评,为喜欢电影的人带来一个参考。
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都有特定的公号,有讲开车的,有讲烹饪的,也论名著的,五花八门。寻找自己的切入点很重要。
所以每当看到被取关的消息,我告诉自己你做得不够好,不能让别人觉得自己的公号有用。这样想想,化伤心为动力了。
经过三个多月的摸索,我找到自己的切入点。我从来没有如此期待过这样一个寒假,不是想家的缘故,而是我知道寒假我有很重要的事要做。
我期待那些很重要的事。
我知道一个月后我会变得非常不要脸,虽然我平常已经很不要脸了。很多成功的人都是从不要脸走来的,我相信如此。
我可能会找同学帮忙宣传,厚脸皮一下也行;
去学校宣传,带着自己写的实体书;
认识的人也会寻求推广,反正一定到达到大一上开学前立下的目标。
不要脸,会是我之后的主旋律。
我不害怕失败,我害怕自己没有尝试就放弃了;
我不担心嘲笑,我担心自己究竟以后会不会做自己喜欢的事;
我不忧虑明天,我忧虑自己现在可不可以更好。
时间滴滴答答,一个月也会很快就到。到时,在火车上,我会是一种怎么样的心情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