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这里的《回家》,是中国式情结的集合

这里的《回家》,是中国式情结的集合

作者: sunshineing | 来源:发表于2022-01-30 21:08 被阅读0次

    这里的《回家》,是中国式情结的集合

    年节将至,人世百态在这里不断上映,《回家》成了几乎所有中国人必备的话题。有时候,仅仅只是一个眼神,可是落在游子身上,那个眼神就是一场未曾预期却不期而至的霜冻;有时候,离开仅仅只是一个转身,可是那时候耸立的就是一座无法攀越的高峰;还有时候,久别之后的一个表情,带来就是一阵又一针醉人的春雨,淋湿了心;更有时候,我们需要的仅仅只是一个拥抱,期待那个拥抱就是一缕和煦的微风。然而,更多的时候,山与山不能对话,那时候,水与水却总能有游子所渴求的相逢。所以,这时候,这就叫《回家》。“游子”与“归人”,这两个简单的词,在很多时候写出的近乡情怯的百味杂陈。老祖宗的文化,在不同的时代被不同的诠释着相同的含义。

    也许是作者职业关系,这本书并不是一本温情小说,也不是一本煽情故事集,更像一本文化读本。作者薛仁明是台湾籍的作家,以学者的身份,“关注的焦点,是生命之修行与文化之重建”,而白剑锋的职业则是急着,像《暖医》《中国式医患关系》的采访冷峻而又有人文温度,所以《回家》里的目录就很有意思,不是针对“家”的定义,而是针对中国人的生活和生存文化,像目的第一章是“家居”,将白粥、回家吃饭和饮食的习惯与影响,第二章是“家祭”,生存与祭祀,这个是中国人鬼神文化里必不可少的部分,第三章则是“家乡”,落叶归根的情感在这里袅袅云云,而“家庭”“家风”“家教”三家,则是从不同的时代影响和不同的人物故事里来讲解我们所认识的时代和不同的中国人生活方式。家不仅仅只是一个符号,家更多是内心的一种认可。

    对于文化而言,我们希望可以读得更透,但是对于《回家》而言,却是每一个人千万遍都读完的书。所以在读《回家》时,心理颇有点感触,这里剖析的不仅仅只是团聚,还有离别,更有永别。比如其中的一篇《死亡是生的余韵》,书里写到“中国人的永生并非在天堂里,而是在悠悠无尽的人世风光里。死是生的余韵,就像越好听的歌,余韵越是柔和。”其实人生在世,不称意和如意的时候总是不对等的,所谓人世悠悠但是我们却知道情义无尽,因此,死亡只是躯体的消失,但是死亡却不是情感的泯灭,更不是曾经生活痕迹的消失,所存在的一切其实本质是上不过是隐去而已。第二章“家祭”里还有一篇印象也相当深刻,《敬惜文字重家谱》,上面写到:“上面大都写着家人的名字,一些整齐划一的孝文。其中有一个碑文令我印象深刻”,我们看墓碑,其实回头看的是自己的影子,甚至在这里,希望可以看到自己将来的归宿,“回家”的含义,往往不是生归,而是生命的交还。

    “回家”和“家国”这两章也颇有印象,《人生何须早规划》,《家的外面是天下》两篇文章极好。读完的时候,恍惚间我伸出手,但是伸向家那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时,却只触到盘旋而下的落叶,在耳边盘旋的热情和冰冷的风一样,暖不了内心了。过去的家乡与现在的家乡不同,也许现在的家乡变美了,就连南门外曾经一直都是黑臭的水沟,让人避之不及,现在也变成干顷碧波,岸边看到的是万柳婆娑。可是很遗憾,为什么同样的夜色,因为不同的眼睛来看时间,却仿佛丧失了那时候感受到的同样的温度。于是,每一个中国人在这个特殊的回家的寒冷冬天,都会审视再三,然后再在内心依然感受到荒芜,如果远离了家乡,那么就像流浪的孩子一直在外徘徊,始终找不到回家的路.......这满满的乡愁从容道来,真是令人百感交集。

    家也许只是一个符号,但是《回家》却是一个永远读不完的话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里的《回家》,是中国式情结的集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uhc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