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佛陀眼中不一样的“我”

佛陀眼中不一样的“我”

作者: 菩提三昧三三昧 | 来源:发表于2020-05-03 18:13 被阅读0次

                           

与“我”的概念与定义,在当时印度内外道共许是“常一义,不变义、主宰义,自在义。”当时印度96种外道,都认为宇宙间实有一个常一,不变,主宰的“我”存在,主宰着世间万物,有个造物主,神我的存在。而佛陀证悟宇宙真理,缘起性空。世间一切万物皆是因缘和合而成,是缘起缘灭,是空无自性,了不可得。从而提倡“无我论。”破诸外道邪说,教化众生。因此“无我论”是区别佛教与外道的标准。

如在佛经中,有记载说:有一天,佛陀在恒河岸边经行,有几个外道在恒河里沐浴,看到佛陀慢慢走过来。几个外道就交头接耳说:“看,瞿坛过来了,快闭上眼睛,不要看他。于是几个外道闭上眼睛,转过身背着佛陀,仰头向天。佛陀如一股春风般,安详的走过去。当佛陀走过后,几个外道睁开眼,其中一位说道:其实瞿坛这个人挺好的,各方面都很优秀,可是就偏偏提倡“无我论”跟我们做对,不然的话,我们就可以跟他成为好朋友。你说“无我论”有什么好,无我,他能吃饭吗?无我,他能洗澡吗?说着说着,就往自己的身上泼水。

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外道凡夫所执有“我”的原因。是认为这个身体有个实我的存在,主宰着这个身体及思想行动。认为我可以洗澡,可以吃饭,可以穿衣,我喜欢的或者我讨厌的等等这些,都是由一个“我”在主宰,操控着。这些的思想就是凡夫的根深蒂固的颠倒执著,“我”就是众生轮回的根源。

那么如何来破斥“我”是不存在,是生灭变异的,是无常,无有自性,了不可得的呢?被尊称为印度第二佛陀的龙树菩萨,高举佛陀的无我论,造诸《中论》、《大智度论》等诸论破斥外道邪说,弘扬佛陀的般若中观正见。在龙树菩萨的《中论》第十八品中,明确地提出“无我论”的观点,并进行分析解剖“我”是不存在的,是空无自性的。如颂文“若我是五阴,我即为生灭;若我异五阴,则非五阴相。”就颂文之解析,既然你外道认为有一个常一不变主宰的“我”实有。那么“我”是由色、受、想、行、识这五阴和合而成的,是由心法与色法来组成的。色是质碍义,是造作义,凡所造作皆是无常的,心法也是刹那变化的,人这个身体是由四大五蕴和合的。可是通过分析,四大五蕴皆是变化无常的,是没有自我,主宰义。如此说来,假如你认为的那个“我”是由五阴四大这些元素构成的,那么“我”就是无常,跟你所认为的恒常不变,自在主宰的那个“我”的定义是不相符合。其次,假如你外道认为离开五蕴的身体之外,有个实在的“神我”存在的,那也是不对的。既然离开五蕴就有个恒常不变,主宰自在的“我”存在,那“我”就不会跟五蕴一样具有生灭之相。假如真的有“梵我”存在的话,那么有情将无生死轮回,宇宙万物的生成与自然规律的变化,也将无法成立。如此层层递进的推衍分析,你凡夫外道所执有实在的“我”是根本不存在,是空无所有的、是无我的,毕竟空的。

在上文颂中分析了外道所认为的“即蕴我与离蕴我”的观点都不成立,凡夫有情所执著的那个常一不变的“我”根本是不存在。那如何来建立“无我”的思想呢?

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缘起无我的正见,用种种方便善巧为众生宣说无我论,去破析凡夫外道有情所妄执的“我”是不可得的,是生死痛苦的根源。凡夫众生从生死的苦海中出来,唯有断除我见,建立无我的正见。如《贤愈经》中说:“五蕴空无相,无有我我所。”龙树菩萨说:“若无有我者,何得有我所;灭我我所故,名得无我智。”五蕴是空无所有,是无常变化之相,因此五蕴中没有‘我与我所'。既然没有能“我”的存在,也就自然没有“我所”的存在,远离了能所二边对立的“我”,就能契入无我的思想,观照缘起诸法是没有自我的主宰者,从而破除有“我”的妄执,就能渐渐地悟入无我的智慧。

  因此,凡夫有情唯有不断听闻与串习佛陀所宣扬的无我法义,才能去除自己的无明妄执,一旦无我的正见思想建立起来,就能遣除断见与常见,远离二边的戏论。如此才能渐渐地改变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气毛病与坚固的自我思想。在生活中所认为的,这是我的,我受伤害了、我高兴、我快乐或者是骄慢、愤怒等等的思想,当无我的思想建立,就能清楚的认知到快乐或忧愁等感受,其实都是自己的妄想我执,根本是无常,苦、空、无我的。自己所拥有的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名闻地位,金钱等也是因缘法,是自性空。如此就能渐渐地改变强烈的我执,改变我慢乃至彻底照见无我,从而悟入佛法无我的智慧中生活!


相关文章

  • 佛陀眼中不一样的“我”

    对与“我”的概念与定义,在当时印度内外道共许是“常一义,不变义、主宰义,自在义。”当时...

  • 1.5 佛陀眼中的利他

    特地查了下佛陀的释义:佛陀本指释迦牟尼,后演为觉悟真理者之总称。为佛教用语。印度梵名Buddha ,巴利名同。又作...

  • 清流飞洒

    眼中泪朦朦,心中暖融融 阅你发心篇,感觉不一样 一个真佛陀,即在我身边 一个阿罗汉,也在撰美文 阅你有动感,感觉有...

  • 【领读】05 佛陀眼中的利他

    学佛是为了成佛。成佛是为了利他,不是为了自己快快乐乐。 亲爱的书友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继续共读《我在忙什么》的...

  • 佛心 彼岸

    佛在心中,不在眼中。心中干净,才是对佛真正的尊敬。形体衣钵再干净,心中不安,佛陀是知道的。你不见佛陀画像,眼睛多是...

  •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定要面对的事

    《流浪者之歌》这本书讲的是印度的悉达多王子,它其实就是佛陀。悉达多王子跟佛陀到底有什么不一样?悉达多是佛陀的原名,...

  • 佛陀眼中的美丽-道德真源

    来源:道德真源《佳文赏析》栏目770篇 拘留国中有位婆罗门,名叫摩诃蜜,悭贪不信佛法,智慧无双,财富无数,为拘留国...

  • 我眼中的秋

    在我眼中的秋天。可能与你们眼中的秋天不一样,但是这,确实是我眼中独一无二的秋。 在我眼中的秋天,每一天都是勤奋...

  • 处事做人境界

    做事勇猛精进,处事恬淡豁达。 眼中有山水,手上有利器,脚下有闹市,心中有佛陀。

  • 佛陀 目录

    佛陀 目录 佛陀1 佛陀2 佛陀3 佛陀4 佛陀5 佛陀6 佛陀7 佛陀8 佛陀9 佛陀10 佛陀11 佛陀12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陀眼中不一样的“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uhj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