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宇勤散文
《观鱼小记》

刚过完正月的元宵节,没过几天,若出了门走上几步,便觉的背上汗浸浸的,这身上的鸭绒袄算是穿不住了。
柳树上的枝条,悄悄地泛起绿的颜色; 金黄色的犹如被银丝穿起来的迎春花,一条一条的垂在湖的岸边。远处看去,发绿的枝头,和那些急不可待竞相开放的白花、黄花、紫花,还有粉红色的花朵,错落有致地交织在了一起。
不经意间,春天真的来了。
我早已答应三岁的小孙女苒苒去东湖观看小鱼,今天是礼拜天,起了个大早,把承诺给孩子做个兑现。
现在的孩子真有福气,出门前,她奶奶已把各种各样能想到的东西全部准备齐了。有盒装的牛奶、老式的面包、削了皮的苹果,还有擦嘴用的餐巾纸,吃的,喝的,用的,一样不少,好像我们要到远方去旅行,把大包小包装在了电动车上。
其实东湖离我们家很近, 也就是不到两站路的样子。
很快来到了东湖,我们祖孙两人,一高一矮,一前一后,走在东湖的岸边,只见远处一群白色的红嘴鹅,悠闲的向岸边游来。看到此景,我拉着苒苒的小手,情不自禁的和她对诵古诗。
“鹅,鹅,鹅……”我先诵出上句。
“曲项向天歌。”苒苒接着对上了下句。我俩一对一答,你一句我一句,顺着湖岸向前走去。
……
苒苒与漂在湖面上的大白鹅说声“再见!” 便蹦着跳着向湖面上的汉白玉小桥跑去,因为小石桥的下面有她最爱看的小鱼。
小石桥两侧的湖水里像开了锅似的,密密麻麻全是挤拥在一起的三尾五彩鱼。苒苒忽儿跑到小桥的南侧看鱼,忽儿又跳到小桥的北侧喊鱼,把小鱼当成了她幼儿园的小朋友,两只眼睛好像已经不够用了,已经看不过来了。
这时,我问她:“水里的鱼是什么颜色的?”
“红色的!”苒苒很自信地回答道。
不错,从远处看湖面翻动的全是红色的小鱼。但我又问:“你仔细看看,水里除了红色的鱼,还有什么颜色的小鱼。”
苒苒顷刻安静下来,伏在小桥的栏杆上,低下头睁大眼睛,静静地看着水中游动的小鱼,突然她兴奋起来,喊叫道:“有黄色的! 白色的!爷爷快看,那边还有一条黑色的呢!"
哈哈,水里仅有的一条小黑鱼也没逃过苒苒的眼睛。要么人们咋会说小孩子的眼尖呢。
我看着桥两侧的小鱼,发现了一个怪现象,桥南侧湖水里的小鱼,犹如一群乌合之众,在水里游的没有一点章法,乱糟糟地挤成一团。而小桥北侧水里的小鱼,则像黄埔军校训练出的战士,排成几列队伍,在水面的“操场”上不停地变换着队形,时而摆成S型,时而原地转圈,摆成了O型,转眼间又变成了阴阳交错的八卦图,真是令我看的眼花缭乱,暗自称奇。
孙女苒苒踮起小脚尖,伏在石栏上,看到水里游来游去的那些可爱的小鱼,便把手中的面包,掰下一小块,投到了水里。当面包落入湖面的一刹那,小鱼好像听到了一个指令,如箭一般的奔向了那块面包,苒苒看到这个景象,尖叫着都跳了起来。她又把一小块面包投向了水面的另一个方向,小鱼们好似田径场跑道里的运动员,听到了发令枪的声音,争先恐后地游向了另一个目标。
苒苒不停地来回扔,小鱼不停地来回抢。
我看到苒苒手中的面包已投出了一半,我提醒她说:“你把面包全部喂给小鱼了,你还吃什么呢?”
苒苒抬起头,仰起小脸看着我,理直气壮地说:“曹老师说,好东西要和小朋友分享。” 啊! 真没有想到,在她小小的心里,早已播下了友善的种子。
这时,我看到一位年轻的妈妈,领着她的儿子,也走上了小石桥。这位年轻的妈妈穿的十分入时,头戴一顶遮阳帽,眼上还戴着一副大大的墨镜,气度不凡而高雅。看上去她的宝贝儿子有四五岁的样子,上身穿了一件咖啡色的花格纹衬衣,下身穿一条浅灰色吊带裤,一顶白色的鸭舌帽歪戴在头上,给人一种调皮而可爱的感觉。男孩看到苒苒在用面包喂鱼,他飞快地跑到湖岸边上,撸了一把金黄色的迎春花,洒向了鱼群。鱼群顿时沸腾了,像炸了锅似的上下翻滚,争相抢食花瓣。
“不行!曹老师说要爱护花草,不能用花喂鱼!” 刚才还是喂鱼天使的苒苒,刹时变成了满怀正义的护花战士,小脸蛋胀的彤红。
我忙解围说:“小哥哥今天没带面包来,你分给他一块面包,你们两个一起喂鱼,好吗?”
苒苒很不情愿的把手中已剩不多面包辦成一大一小两块,正要把左手中的小块面包给那位小朋友时,却迟疑了一下,仰起头看了我一下,我立刻弯下腰低声问她:“怎么办呢?”苒苒又看了一下我,毫不犹豫地把右手里大快面包送给了那位小朋友。我拉着苒苒的手会心地笑了,站在一旁的男孩子的妈妈,也投来了敬佩的目光。
两个孩子你投我扔,欢快地投入到喂鱼的游戏中去了。
我站在桥上,抬眼向远处望去,发现湖对岸一位摄影师,正架着“长炮筒”向我们“开炮”。我们在桥上观鱼,他却在远处偷偷地观望我们。
真没想到,汉白玉小石桥和小石桥上的观鱼人,伴着春天的景色,一起被贪婪的摄影师收入了他的镜头。
2018.3.2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