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微课——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平台

微课——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平台

作者: 桐语桐言 | 来源:发表于2019-11-07 15:37 被阅读0次

                                           微课研究

                                                       —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平台         

       (引入)最近我在朋友圈里看到《WIFI时代,中学如何重构教育疆界(李希贵)》文章里的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们无法回避WIFI时代。它打破了学习的疆界,学习不仅仅发生在教室。而且我的理解是WIFI不仅打破了学习的疆界,而且会打破生活的疆界、打破人生的疆界。”

        这是一个人人都有手机的信息时代。在书籍缺乏、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的时代,老师固然可以凭借一支粉笔、一张嘴皮子征服学生,但现在不行了,读图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习惯了网络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你用冗长的说教、乱喷的口水是征服不了他们的。“有了APP,学生就不再迷信教师,学生就不再认为学习必须在学校、在教室、在45分钟内发生,随机的、各种碎片化的时间都可以找到最好的老师,获取最宝贵的资源。”试想,我们在购物、娱乐、社交等生活领域尽情享受着信息时代的便利,如果在课堂上固守着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教学模式,并强迫学生进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状态,我觉得我们真的OUT了。

    契机来了!

       (理论依据)“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迫切要求教与学的“双重革命”,加快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我们必须主动适应这一转变,加快推动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需要,使教育更加体现以人为本”。(刘延东)。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互联网+”的国家发展战略。7月4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互联网+教育的重点行动是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推动教育服务模式的变革。9月1日,教育部向各省市发布了《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高度重视国家实施互联网+战略的历史机遇,着力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提出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作用。

        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交互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给教育变革带来革命性影响。这种影响不是局限于提高学习成绩和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正在改变人类的学习方式、交流方式和思维方式。在这种思路的应用指导下,教育信息化也从技术的碎片化应用转向构建由新技术支持的学习生态系统。这个学习生态系统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为标志的学习环境建设系统;二是云平台、交互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大数据技术支持的个性化和交互学习系统。三是线上线下学习融合的混合学习模式。

        基于学习个性化和知识内化的交互性,我们可以构建自主和交互学习交替的混合学习模式。目前,“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流行语。

         (介绍微课)微课是什么?不同学者对于微课定义不同。(附文档)我理解的“微课”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更是一种新型的主题资源单元。它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难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但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应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这些辅助性教学资源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从微课的概念和特点来看,它虽短小精悍,但相对完整,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多个碎片化的微课可以按系统组织起来,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张一春教授总结微课的四微特点:位微不卑、课微不小、步微不慢、效微不薄。

          据我多次观摩、实践,我见到的微课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教师将一节课的内容微缩在十分钟内讲完。讲课时模拟预设学生反应,从而预设相应的课堂生成。(附微课视频)这种微课优势在于能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缺点在于要预设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教师必须提前录好解答视频。

         另一种形式就是利用5-10分钟,讲授一个知识难点。(附微课视频)这种微课相对独立,不预设学生的反应,只以讲授某个知识内容为重点。精讲精练,让学生一课一得。

         因此,“微课”的可移动性、形象化、透彻化的特点更好的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满足了个性化学习差异的需要。学生自主的学习,自主探究,自主思考。学习地点不受限,时间不受限。想学多久学多久,理解能力稍弱的学生可以放慢速度学,看得懂的地方可以快速学,感觉难的地方可以减速学;一遍未掌握的可以学习两遍、三遍甚至多遍……满足了每个孩子难易不同的学习需要。学生不会再因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制作微课的心得)我对微课比较感兴趣,因此也做了一些尝试,制作了几节微课。我选择的内容是讲解《现代汉语语法基础》,6节比较完整、系统的微课已经开始使用,等到开学做完问卷调查之后再进行一些修改,即可成型。在我制做微课时,遇到过一些困难,也走过一些弯路,但绝不是技术手段上问题。

         起初对微课的理解不全面,动手实践过后,才发现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方面。

    [if !supportLists]一、 [endif]微课不是一节课的浓缩

    微课不是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浓缩成10分钟或十几分钟的精讲的课。而是10分钟内只讲一个知识点,指向性很明确。

    [if !supportLists]二、 [endif]微课不只是一个视频。

    微视频只是载体,如果没有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只是一个视频。微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某个知识点或掌握某项技能,不能忽视微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这段“视频”需要与学习单、学生的学习活动流程等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微课程”。因此,有关“微课程”的评价标准,需要包括教师讲授教学内容的微视频,还要包括学习单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安排。

    [if !supportLists]三、 [endif]微课的使用对象是学生

    学生是微课的使用对象,选材时一定要注意是否是学生需要的。从利于学生“学”的角度去选题、去开发、去制作,始终关注学生学什么、引导学生怎样学、关注学习效果。微课讲述的知识点供学生自主学习时,必须要教师讲述才能理解的内容,是学习的重点、或者难点、易错点。其次,讲解控制在10分钟以内,目的是抓住学生注意力的最佳黄金时段,制作时只要简明扼要地概述知识点,突出重点,点拨难点,解答疑点,就能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

    [if !supportLists]四、 [endif]做微课前填写设计方案和学习任务单

    填写设计方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微课使用的有效性。从选题开始,即为什么要做该微课程?为什么需要选择该主题设计微课程 ?如何应用该课程?课前用,课中用,还是课后用?如果是课中用,在什么环节应用,与其他教学活动的关系如何?微课程具体内容是什么以及怎样的结构顺序?因此,它包含主题名称、选题意图、内容来源、适用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用途、知识类型、预计时间、教学过程、设计亮点等等。

    学习任务单它包含学习目标、学习资源、学习方法、学习任务、学习困惑。学习任务单是学生填写,它是微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焦建利老师介绍的微课设计的ADDIE模型,总结的非常完善结合了微课设计的四大原则(教育性、目的性、趣味性、重用性)A(分析)——要求、需求、任务,参与者当前的基础和能力。 D(设计)-学习目标、表现形式、有无教师、拍摄现场。D(开发)制作原型、开发课程的材料、评估、测试I(实现)试用、修改完善、提建议E(评价)意识、知识、行为、结果、反思修改、完善。在做微课之前可以将此作为一个参考。

    以上四点是我实践后对微课的再认识。在探索微课这条道路上让我最受益的是对我今后专业发展的思考。

    [if !supportLists]一、 [endif]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

    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于我而言今后更要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对文本的钻研要更深入、更宽广、更系统、更专题化。没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如何录制传播“微课”? 同时平时的教学语言要更精确、更简洁,避免啰嗦。

    [if !supportLists]二、 [endif]要有创新意识。

    没有创新意识,只是翻版、复制原来的课程,那还不如不做。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再尝试开发更多类型的微课。当然创新思维开发不能闭门造车,还要广泛地吸收和接纳学生的思想,甚至是异想天开的点子。

    三、活到老,学到老。

    虽然老师不可能是最新科技的开发者、使用者、掌握者。但也不能落后,活到老,学到老。做微课不仅提升了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让我学会用问卷星、会声会影、录屏软件……

      (结束语) 微课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创新实验。它在网络教育与非正式学习领域更有发展潜力。虽然微课现在不大可能一下就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但可以被传统课堂所利用。例如老师们在上课时可以利用一些优秀的微视频辅助教学。 有兴趣的老师可以去链接胡铁生、黎加厚等学者的博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微课——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平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ujv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