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什么才是我们活着的理由?——《假如这是真的》 读后感

什么才是我们活着的理由?——《假如这是真的》 读后感

作者: 强强爱做梦 | 来源:发表于2017-11-12 08:43 被阅读210次

和《偷影子的人》、《伊斯坦布尔假期》不同,《假如这是真的》是马克.李维的处女作,他的写作动机十分单纯:让儿子三十岁时能遇见三十岁的老爸,了解他的心情。身为编剧的姊姊(如今已是导演)鼓励他投稿,旋即获出版社赏识出版。好莱坞知名大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在出版前只看了两页书介,便以两百万美金买下版权,拍成电影《出窍情人》。

当你读完整本小说后,会发现书中的一些情节场景似乎和《人鬼情未了》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绝非抄袭,巧妙的情节设计让人读起来大快朵颐,意犹未尽。

故事始于旧金山一家名叫纪念的医院,其住院实习医生劳伦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随后住进了自己就职的医院,她陷入深度昏迷,所有人对此都无能为力,她的母亲甚至也要放弃她了——即将对她实行“安乐死”。劳伦躺在医院的病房,一点好转的迹象都没有,但灵魂却不由自主地回到了自己曾租住的家中。

在小说一开始的篇章里,我们了解到劳伦的生活再平常普通不过,普通到当别人遇见她,问她在干什么时,她总是一成不变的回答:“忙呗”。

与此同时,建筑设计师阿瑟搬进了位于旧金山的新公寓,他刚刚结束了一天的忙碌疲惫的工作回到家,正准备要洗澡时,却惊奇的发现自家的壁橱里竟然藏着一个女人!尽管女人一再的说明她不是自己闯进来的,是她的灵魂不由自主来到这个她曾经住过的地方。

尽管阿瑟一开始觉得这是个玩笑,他从不相信这个世界有鬼神灵魂之说。但最后可笑的是,经过一系列的验证,阿瑟确定全世界只有他能够看见她,这让他难以理解。其实冥冥中已经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将两人紧紧连在一起。

随着故事的展开,两人在朝夕相处之间,不久便产生了恋情。为了阻止院方对劳伦实施安乐死,阿瑟不顾一切从医院里盗走了劳伦的躯体。却被警察皮尔盖茨盯上,而且还追到了阿瑟位于海边妈妈留给她的老屋。皮尔盖茨在了解事情全部经过并没有追究他,但后来劳伦的灵魂在一天早晨醒来慢慢的消失。正当阿瑟痛苦不已逐渐沉沦之际,劳伦的妈妈通知他到医院,得知劳伦昏迷中有了意识,希望的爱火又重新燃起。在几经周折后,劳伦终于苏醒,却不认识阿瑟了。故事到此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无限遐想。

小说里人物除了劳伦和阿瑟之外,还有阿瑟的合伙人保罗:是两人对友谊的共同看法,对生活的共同见解,以及彼此相似的充满激情的童年,还有同样的缺憾等许多共同点将他们聚合在一起;快要退休的警察皮尔盖茨:他的墨趣横生、判断能力准确以及经验丰富让人印象深刻;劳伦的妈妈克莱恩夫人;阿瑟的妈妈莉莉、莉莉老朋友安托万等等。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人构筑了整个故事情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书中写到“朋友就是为了帮忙”印证了后文保罗不惜冒着被捕的风险和阿瑟一起去纪念医院偷劳伦的躯体。实在令人觉得疯狂。但保罗在去医院的路上说的那段话更让人感动:“我会相信你的故事的,因为你是我的朋友,我没有选择的余地。我在想,如果友谊不是用来分享所有的妄想与狂热的,那又是什么呢?”。

整个小说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情真意切,将人性的美充分展现,还有在生命即将终结的时候人们的选择不一而同。让我们明白了人生并不都是为了别人而活,有时候要活出自己的样子,哪怕只是最后弥留之际微不足道的决定。

文中的一些文字虽寥寥数语却发人深省,比如说:人们不可以用指尖去触碰幸福,你要么是给予者,要么是接受者。

还有的描述也很有深蕴:在她最初变成透明的那段日子里,她觉得开心不已,她描述了所体验到的绝对自由的感觉。比如,对于你的穿戴、发型、脸的模样、身材线条,根本不必再做任何考虑,没有人会看你。你不再有义务,不再有框框,也不再需要排队,可以走到大家前面又不会妨碍任何人,没有人会再根据你的举止来评判你。你用不着再装作谨慎小心,可以倾听别人的谈话,看见瞧不见的事物,听见听不见的声音,置身于无权出现的地方,没有人会看见你或听见你。

关于对于生命含义的理解也是非常独特的,以一个故事游戏的形式,借着劳伦对阿瑟讲的一个解闷的游戏:她让他想象自己赢了一场大赛,奖金是每天早上一家银行给他开一个有86400美元的账户,要求白天这些钱必须要花光,否则晚上就被取走。另外银行可以在任何时间终止这一游戏,在没有任何提前告知情况下。你将怎么利用这些钱呢?

“我要跟你说的事情不容易听懂,要接受更是万分困难,但是如果你真的想听听我的故事,如果你真的愿意信任我,那么也许你最终会相信我,而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自己也不知道:你是这个世界上我能够与之分享这一秘密的唯一的人。”

当然莉莉在临终前告诉阿瑟的那段话更加耐人寻味,莉莉说:“你会面临许多让你害怕的事情。要和它们作斗争,但是不要用过于长久的踌躇去取代它们。先考虑清楚,决定后就行动!不要有怀疑,不能承担自己的选择会导致某种生活上的痛苦,每一个问题都可能变成一种游戏,每一个做出的决定都可以让你养成认识你自己、理解你自己的习惯”。

马克.李维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让读者与世间最浪漫、最纯粹的爱情里相遇,唤醒了我们隐藏在心底的浪漫本质。

到底什么才是我们活着的理由?或许答案正如本书扉页中所说:“在马克.李维的笔下,没有仇恨,只有爱,而各种形式的爱,是我们在这个并不完美美好的世界里活下去的唯一理由”。

相关文章

  • 什么才是我们活着的理由?——《假如这是真的》 读后感

    和《偷影子的人》、《伊斯坦布尔假期》不同,《假如这是真的》是马克.李维的处女作,他的写作动机十分单纯:让儿子三十岁...

  • 《假如这是真的》

    假如这是真的 ——千寻 “我要跟你说的事...

  • 《假如这是真的》

    这是一本爱情小说,一个女医生在一场车祸陷入了深度昏迷,她的灵魂和身躯分离开来,这种灵魂状态让她回到了一个橱柜的角落...

  • 假如这是真的

    作者:马克-李维 一个因车祸而脑死女病人,长时间无声无息的躺在医院病床上,却可以灵魂脱窍的游走四方,所有的人都看不...

  • 假如这是真的

    写在前面:本文中写梦到的那几段场景,来自于一个朋友文中的摘抄,稍有修改! 这个季节很多雨! 在那片碧绿的草...

  • 温暖的杨小妖:找理由,找借口

    心理学老师说:因为有了理由和借口,我们还活着,同时,因为有了理由和借口,我们没有找方法,所以我们才是现在的“...

  • 假如这个世界没有爱 真的会轻松很多 那样就能爱咋地咋地 想死也就能马上死了 活着的理由:还没到该死的时候

  • Monica电影推荐:姐姐的守护者

    01/推荐理由 活着,并不是快乐的理由; 死去,也并非痛苦的开始; 有多少人真的清楚自己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又有...

  • 素媛:这是活着的理由!

    奶奶:“哎哟,要死了,哎哟,要死了。” 素媛:“这是活着的理...

  • 什么才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这是关于稻盛和夫《干法》读后感的第二篇:什么才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心想事成,心想真的能够事成吗? 首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什么才是我们活着的理由?——《假如这是真的》 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uln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