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心理
“自证倾向”||人生按照自己的剧本上演

“自证倾向”||人生按照自己的剧本上演

作者: 左右不言他 | 来源:发表于2017-08-06 00:11 被阅读79次

    人有着一种不可避免的 “自证倾向” ,这种倾向始终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甚至造就了我们的生活。

    极端来说,即“假戏真做”。戏演着演着就成真的了,太过入戏的演员,不小心把自己活成了角色的人设。

    人生如戏,退回我们的生活而言,这种“自证倾向”时常在幕后操纵着我们。

    不信你看——

    01.实验心理学中的人因效应

    1.1 

    当人作为实验者时,因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可能产生一种实验者效应,即期望效应,又名罗森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

    古希腊神话中的皮格马利翁,孤寂中雕刻了一座表现了他理想中的女性的美女像,他祈求爱神阿佛罗狄忒赋予雕像以生命,然后这座美女雕像活了起来,嫁他为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

    1.2 

    当人作为被试时,被试会自发地对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方式进行实验,成为要求特征。

    比如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约翰·亨利效应。

    安慰剂效应指的是,当你生病时,给你一颗什么药用都没有的普通颗粒,你相信它是“救命神药”,症状就会随之减轻。简言之,服了“假药”产生真疗效。

    在所有证明这一效应的实验中,最有趣的是“聪明的马汉斯”的实验。汉斯这匹马,当时可以说是被认为是一匹有智商、会算数的“网红马”了。

    作为一匹数学家养的马,真的就会算数么?

    那当然,是不科学的。

    事实是这匹马,聪明在敏锐的观察了他主人数学老师的反应,当它跺地跺到正确答案时,它看到数学老师开始了不自觉地微笑,于是就停止跺脚,然后和以前一样接受赞美和食物奖赏。

    所以马儿,只是按照主人希望的结果去表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你被期望什么,你就会做到什么。

    02.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解释

    2.1 

    自证预言,指人会不自觉的按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使预言发生。

    听上去和上文很相近是不是?是的,真理当然是不会改变本质的,只是用了不同的说法。

    我们所要继续说的,是以另外的实验事实来支持它。

    比如,自证预言可作为运气的成因之一。

    当我们很渴望拥有好运,便会倾向于关注正面讯息,如已经发生的好事,接着行为态度都随之积极起来,便诱发了更多的积极事件,结果就好像真的交了好运。


    2.2 

    自我确认倾向,指人们会寻求验证他们最初的假设。

    对他人,当我们在认识一个人之前,听说他难以相处,那么当和这个人接触时,我们便会更偏向于感觉和他有距离感。

    社会中的刻板印象、偏见行为,便是这样产生的。

    对自己,当我们持续做了一项本身毫无意义的任务,我们却会尽量把它解释为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因为我们更宁愿相信之前的时间劳动是值得的。

    甚至人们可能选择继续那一无意义任务,这一行为在经济学和商业决策制定中,亦称为“沉没成本谬误”。


    03.咨询案例中的不良自我信念

    3.1 

    自我设障,又名自我设限、自我妨碍,是低自我概念者表现出的一种心理障碍。

    为了维护或提高自尊,做出对成功不利的行为或言辞,给自己的成功预先设置障碍。

    通俗来说,即一个人怕自己失败丢脸,于是先认定自己做不到,在心理和行为上对自己有形无形地设障,努力降低自己成功的可能性。

    有可能你考前的生病发烧,升职竞争前惹出的其他乱子,背后都是因为你选择相信自己做不到,以此保护自己在真正失败时不那么伤心难过。

    3.2 

    僵化自我,指用“概念化的自我”局限自己,让自己只能依照这些僵化的模板来行动和思考。

    这种固定的认知模式,会带来如下的不合理想法:我是个内向孤僻的人,我怎么能主动和别人搭讪聊嗨;我是个抑郁患者,我怎么能感到快乐···

    因为他们不相信自己能够改变。

    即使潜意识行为中已经出现改善的讯号,他们的意识仍紧抓着过去的固有模式,而拒绝了其它可能。

    04.在教育心理学中的运用

    前文提到的罗森塔尔效应,来自一个在学校进行的实验,又称教师期望效应。

    科学家宣称对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提供一份“最具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实则是一份随机名单)给校长和老师们,但名单对学生保密。

    8个月后,对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个较大进步,且性格信心方面都有发展。

    教师期望效应又可以细分为两类。

    4.1 

    自我应验效应,即原先错误的期望引起把这个期望变成现实的行为。

    教师会对他以为优秀的学生,更关注,更加赞扬和认同。学生接收到老师的讯息,做出积极反馈。

    更为客观正确的鼓励式教育,称为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不是没道理的表扬加鼓励,而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是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

    4.2 

    维持性期望效应,教师认为学生将维持以前的发展模式,很难注意和利用学生潜在能力的发展。

    这种负面的期望,使得教师不容易相信差生的进步,甚至对其持怀疑态度,从而导致增大优等生和差生的差距。

    教育包括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父母对待孩子,如同教师对待学生。

    我想起家有儿女里,刘星好不容易考个高分,一开始却不被认可,那心情真的是很受打击挫败,可不是一颗冉冉之星,差点就被无情的扼杀在摇篮了。

    综上,我们仿佛看到一出出写好剧本的戏,如约上演。

    人生这场戏,我们亦是按照自己的剧本去走。

    你期待一出好戏,你信自己,便有热情和力量往好的方向走;你否定了明天,你放弃自己,则很难跳离井底。

    在道理的背后,无非都是凸显心念的力量。

    往更大了说,还可以牵扯到“吸引力法则”。

    有言道,信则有,不信则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证倾向”||人生按照自己的剧本上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umw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