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个小美女来找我,说了自己的几个困惑,其中一个是有关学习的,想学但是觉得自己学不会,而且还挺笃定。
我俩先分析孩子想去哪所学校,大约需要多少分,现在多少,还差多少,分析中考试卷的容易题、中等难度题、难题各占的比例,又说到每科自己的优势,大约能得多少分,特弱项科目定在30分左右,孩子认可后:
我俩继续分析接下来要做什么,从春季招生走的同学手里找全课本,文综需要家长配合,让家长与班内学习好的同学家长间联系,把笔记拍照后抄书上便于中考开卷考试时使用,需要背的有哪些,作文要根据类型背几篇范文……
让孩子看到了希望,孩子还挺高兴!
第88天读《焦点解决短程治疗100个关键点与技巧》
教练技术
如果教练技术不曾被创造出来,那么焦点解决疗法和焦点解决督导的结合恐怕迟早也要走到那一步。帮助一个专业人士提升工作能力的过程与帮助一个精神病医院的病人改善生活方式的过程应无二致。尽管有很多相似之处,教练技术与治疗仍然存在三点差异。
相似之处在于二者是用完全相同的谈话框架:
一在这次谈话中,你最美好的期待是什么?
二如果这些愿望达成了,会有什么不同?
三你已经为愿望的达成做了些什么?
二者的差异见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一个教练客户可能会(虽然不总是如此)带着一个聚焦结果的目标来找教练,这个目标常常是想要改善自己在某一方面的表现。而一个治疗的来访者通常会(虽然总是如此)带着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前来见咨询师。那么在治疗的过程中,就要增加一个提问~~如果客户的第一个回答是问题消失(例如我不在抑郁了),那么新的提问就是什么会取代这个问题,在回答这个提问的时候,客户会给出一个结果导向的答案(例如我就可以继续我自己的生活了)
二、第二个差异是权力的差异。一个问题的人,会把自己放在一个易受伤害的位置上,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咨询师就不会像其他人那样滥用权力。教练技术则有不同的理念,客户诉说的常常是期待而不是问题,客户与教练的关系更像是与会计师或者律师的关系,而不像与咨询师或者医生的关系。把一个人的思想和身体交予他人之手要比把他的事业或收入托付他人更冒险。
三、第三个差异与权利对应:责任。一个接一个提问,一个接一个回答,如果咨询和教练都是聚焦解决的话,二者实难区分。甚至可能二者的期待都是一样的,最常见的就是希望“增加信心”。然而,如果一个希望增强信心的校长没有达成期待,继续缺乏信心对他来说会是一个烦恼,而不是他职业生涯中的“问题”。但是对一个严重抑郁的将增加信心视为重回正常生活的途径的客户来说,一旦治疗失败,他的处境会完全不同。
建立在“专家知识”基础上的治疗更依赖权力和责任的划分。在这类治疗中,咨询师的理论框架允许他们“了解”自己,另一方面是要从中鉴别权力与责任。当咨询师“知道更多”的时候,客户需要相对顺从并跟随咨询师的引导。否则,咨询师会拒绝绝对任何失败承担责任,同时把责任推给客户,称他们缺乏动机或是有阻抗。
教练技术和焦点解决短程治疗法在与客户的关系中都有一个更谦卑的角色:他们假设客户知道的更多,他们的任务只是帮助客户梳理信息和澄清目标。教练和咨询师会将客户看做是资源丰富的、有能力自己做出决定的个体,去感受他们,而不大乐于利用自己的地位(尽管出于好意)进行干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