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全息对话》社群对话主题是如何共建一个真实的场域,在对话中围绕什么是真实,如何真实的表达,以及为什么不真实,背后的担心是什么?等等,因为这段时间突然增加了很多工作量,所以社群对话好久没参加了,但是今晚看到一个“真”自己感觉应该一定要参加。
对“真”一个字,自己还是有很深的感触的,记得自己在师范上大学时第一个上台演讲,自己为什么选择数学专业,以及为什么选择师范这个话题,在提到专业的选择上,除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感和成功感之外。我提炼的一个关键字就是“真”,数学给人一个实实在在的真实感,基于数学的真实和带来思考的快乐。所以自己选择的数学,进而选择了数学教育。
好像从上一次疫情开始认识到了陈芳(塔塔)教练,对我最大的印象就是她是一位特别追求真实的人。还令我很是感到惊讶的是她的阅读书目中居然还有很多数学图书,比如欧几里得几何等。
因为开始学生还上着网课自习,还陆陆续续收到一些任课老师的反馈,比如谁的上课时长很短等等。同时也在处理班级一些小问题,所以最初的不是很集中,也没有什么收获感,张黎教练的反馈,谈到了自己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自己处理的一些方式,更加趋向于自己真实的感受和表达。同时后面提到了与孩子的对话,谈到了自己的卡点和小情绪。或许前面和张黎教练曾经有过一个深度的对话交流,对“黎哥”的声音很亲切。但是在“黎哥”侃侃而谈的时候。塔塔教练突然打断了,(我自己的感受可能是有些跑偏了,聚焦于案例的分享)而我却急于想了解张黎教练的案例具体是什么。
塔塔教练的问题出来了:你最想表达什么?
张黎:感受细节的发生,然后慢慢的梳理一下,看看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方法,有什么新的改变?
对这句话有很多感触:感受细节是第一步:能够看到细节,并且捕捉到细节,这是一个人需要修炼的能力,同时也与个人的经历和体验有很多关系,也就是共鸣点更是打动内心的。然后是梳理细节,也就是慢放细节,进行一个类似数据整理或者是淘金过程,然后呢,打开思维,发现更多的可能性。
谈到真实时,很多人也谈到了对逃避真实的担心和恐惧,也有来自具体是事实,但是真正打开自己,进入一个真实的自我,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不足”真正的认识现实,并且基于现实的思考和探索才是最好的模式,也是自己断修炼的一个境界。
雨融谈到了自己的想逃避一个真实自己的分享。琨哥抓住了一个关键词,谈到不要随便就用这个词,当你用这个词的时候就给自己加上了框架,特别是这个词真实含义带来的框定,塔塔同样的追问又来了,你想表达什么?
琨哥一句话“不要随便给自己下定义”这句话虽然在前面看到的相关教练的图书中多次见到过,但是今晚突然在这个场域中激活了,马上联想到周一组织的一个班会,主要是通过线上让学生谈谈自己居家学习的感受,于是很多同学反馈“累”“懒”“不自律”“管不住自己”等等,当时,只是理论性的谈了谈不自律的不好的地方以及自律给人带来的好处,同时也让他们坚持通过反思日记来断使自己自律起来,如果早一点有这样的经历,我应该引导孩子好好思考一下什么是不自律,以及自己真的不自律吗?然后孩子们在交流中捕捉细节来让孩子有所觉察,其实真实的表达,更可以让人来思考更多的可能性以及如何更好的链接行动。
塔塔多次抛出“你想表达什么”也多次收获了不少真实的“金句”,也突然联想到了《原则》一书,也是自己最近教授习题课中,所坚持的一个方式提炼一个原则,但是更多的是我自己的提炼和我自己的证明,让孩子自己分享和打开思路很少,看来后面还要借助网课,让孩子多进行分享和交流。
塔塔教练还提出一个新的话题“证明自己”,但是我更感觉通过今晚聆听分享感觉到了数学中的两种思考模式:归纳和演绎。一种是通过交流和细节以及案例分享中提炼一个核心,一种是把自己的核心思想借助案例或者细节中表达出来。
突然联系到最近徒增的很多烦恼就是对孩子不足的不接纳,一直纠结于孩子早恋,不自律,违纪,不断的进行恶性循环自己也被套在这个循环中,忙于处理这样不好的事情,盯着孩子的不足,并且幻想自己能够帮助孩子克服这些不足,但是感觉类似沙子,拳头越用力沙子漏掉的越多,但是,自己能放弃吗?虽然极个别孩子们的表现给了我很多的不自信。但是应该看到更多孩子的觉醒和不断进步。虽然也有些怀疑我自己,但是无论如何我想我自己的真实的做法或许会给孩子带来一些情绪上的或者行动上的不好的做法,我的努力还需要多思考一些更多的可能性,虽然也想多看到孩子的一些优点,但是还是感觉做的不是很好,还需要很好的和孩子的关系上进行修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