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学是一层矮矮的土房,紧挨着村里面的大祠堂,门口有一条小溪,整个后宅村的小孩儿都在这里读书。学校的教室从左边排到右边分别是一年级到五年级,好像现在的升级打怪一样升高一个年级就往右边移一个教室,当读完五个教室就代表第二年可以去四路镇念中学了。
那时候大一点的村子都有自己的小学,在交通基本靠走的年代是方便了村里的孩子。上下学孩子们都相约一起走路。当然,如果上初中了,早上5点就起床,步行五里路到镇上去念书。严寒酷暑,皆是来回走路。条件好一点的能骑上自行车。每周一带上一星期的咸菜到学校,自己用饭盒蒸饭配着咸菜或干菜吃。
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学的一口大铜钟,等读到五年级就可以轮流敲这口钟:“当当当,上课了”,“当当当,下课了”,轮到的同学可威风了。老师是民办教师,文化水平也不高,一放学就着急回家干家务或下地干农活,可以说是放学下地插秧,洗脚上岸教书,所以连写在黑板上的字和讲课的声音都多少都带些泥土气息。记得学费是每个学期50元,这对农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都是父母平时省吃俭用苦苦攒下来的。我大姐有一次把上学的学费弄丢了,被老娘狠狠地揍了一顿,害怕得好些天都不敢大声喘气。
过了30多年,我和女儿上学的教育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化。现在国家实行的是9年义务教育,上小学和初中免费了,家长交的是自己孩子的午餐费620元。女儿平时在学校吃的午餐都是学校餐厅每天荤素搭配过的,有时候放学还会发牛奶面包或者水果。
我的女儿在市区五中读书,每天都是车接车送。每次去接她放学,碰见家长们在五中的铁岭路上指挥交通,因为接孩子的汽车实在太多了,家长们都志愿参与学校门口的交通管理工作。现在讲究的是家校合作,我小时候父母干农活都来不及,哪里有空会管你的学习呢。
当然,女儿的学校校舍和后宅小学的土房子也是有天壤之别。一栋栋崭新的教学楼,专门的体艺楼,行政楼,图书馆,运动场.......更有专业的美术教室、音乐教室、科学实验室、心理辅导室等等。校园里绿树如阴,布局合理。小学一年级就有八个平行班,老师上课也全部使用多媒体设备教学了。老师也都是接受过正规教育培训的,个人文化素养和业务能力普遍比较高,理念也很先进,推行素质教育,讲究以学生为本。
女儿第一天上小学的时候,学校举行了隆重的迎接新生典礼。每个小朋友在一面彩虹墙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校长和老师在红地毯上迎接孩子们,并赠送课本,表示“你已经是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来到教室之后,老师就带领她们认识校园,哪里是餐厅,哪里是操场,哪里是教室,简直是校园一日游。
上学的日子,女儿每天穿上蓝色衬衫和裙子的校服,佩戴红领巾和校牌,特别精神。学校活动也开展得丰富多彩,有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各种节日的主题活动。。。。。。。平时在家学习使用的是IPAD,听故事、读英语、做作业、搜资料等,都在电脑上完成;我与老师或其它家长的沟通交流在班级微信群里就可以完成了;到了周末会送女儿去上兴趣班,学口才、舞蹈、画画;节假日会带孩子出去旅行,增长见闻。
在这样一个信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愿我能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努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风,可以引领她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