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到这本书第一篇章的时候,我就决定过段时间一定要重新再看一遍,内容对我启发太大了,值得再次回顾,也推荐你去阅读。
这本书我没有看完,只看了前面的三章,后面的要放到下一周在精读,知识太多怕消化不了,这一周先到这里,现在写前三篇的总结。前三篇的题目分别是:
01 时间之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时间
02 寻找心中的“巴拿马” :如何做出比好更好的选择
03 即刻行动:最有效的,是即刻行动
这本书并不是一本讲理论的书,书中有很多实践的方法,以及精彩的观点,都很深入人心。好的内容+好的表述方法,作者很厉害。从笔记中来回顾那些点亮我的文字:
对待时间的态度:郑重
一个人如何对待时间,决定他可以成为怎样的人。使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这个词,郑重。2018年列了很多计划,最近都很匆忙,无从郑重谈起,作者给了我当头棒喝。
郑重,是对待时间的态度,在我们的一生中,任何事情都值得郑重对待,这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有意义。就像小孩子一样,对待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也郑重对待(即使小孩在玩耍中问的一个天马行空的问题,也是非常郑重的),我们成年人最缺少的可能就是郑重了,在看电视剧的时候,还不忘刷朋友圈,有可能还要听音乐,毫无郑重可以,这样也使得我们的生活过得很肤浅。突然想到许岑说的:就算打游戏,也请你好好打。
五种对待时间的视角:积极过去、消极过去、享乐现在、宿命主义者、未来视角。我曾经经历过积极过去到消极过去的转化过程,一直以来都认为自己与众不同,过去也是很牛逼,直到经历失败后深刻反思,才知道自己也是芸芸众生,并不出众。这样的转变有好处,也有弊端。现在又恢复了自己积极多一些的角度,从工作生活中取得一些成功。不过看待自己的角度已经多了一个维度,更加成熟。
在五种时间视角中,最好的是工作用未来视角、生活用享乐现在、团聚时要积极过去,抛弃消极和宿命。
给自己定五年计划
为什么是五年,不是三年,不是十年?
五年计划,不算太晚也不算太早,能把握又具备冒险性(这让我想到了我们国家都是5年一计划的)。我也想到三年计划,原来的我是三年计划的拥护者与实践者,但是这里可能要换换视角了。三年计划可以说更加清晰明了,不会出现特别大的变动,具备可见性,但缺少不确定性和突破冒险性。那十年呢?可能太遥远而不能把握,不确定性太大。
但是计划是时间可以根据目标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时间。比如写一本书,对于我来说是第一本书,设定5年计划可能要好一点,但是要做好分解。出第一章专辑,对于业余来说,我认为5年计划也是比较好的,计划专辑有7首歌,每八个月选一首这段时间中最得意的歌。
我的未来五年目标:1、写一本书《极简指南》;2、出一张专辑(7首歌);3、保持一个好的身体和身材。
如何判断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做
判断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做,要把事情做一个划分,两个维度,四种组合。两个维度分别是收益值、收益半衰期。可以分别分为:高收益值,短半衰期(比如打游戏、看电视剧);高收益值,长半衰期(比如找到真爱、学习一种有效的思维技巧、与“大牛”进行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低收益值,短半衰期(比如刷微博、朋友圈);低收益值,高半衰期(比如看书、练习一项乐器)。
为什么我回家每天弹吉他,比回家看电视剧要好?很多人可能会知道去学一样乐器会好,但是又说不出来好在哪里?那我用这个理论来解释一下。弹吉他是一件兴趣爱好,在没有学会的时候,是一件低收益值,长半衰期的事情。练会了以后,就是一件高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情(当然不绝对,取决你学的态度)。但是看电视剧,是一件高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情,当下的感受特别好,但是离开后就会空虚寂寞,并且不会给人生带来什么艺术,成为谈资也只是几天之内的事情,过后就没有了。而艺术的快乐是与生命共生的。
结论的多做长半衰期的事情,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当然都是需要的,不然生活可能会太枯燥)。
工作要快,生活要慢
工作会自动膨胀,直至占满所有可用的时间。当然,如果你愿意,工作也会自动压缩,直至压缩到你限定的范围之内。
为什么工作要快而生活要慢呢?可以把人生比喻成一首交响曲,一直快节奏,你听完肯定超级躁动,一直慢节奏,听完就感觉很压抑。有快有慢有激情有平静,才完美。让我们每一天都有节奏和律动,有快有慢才能体会生命的美妙,该快则快,该慢就慢才是真正的人生。慢的方法有:每天面壁,自己与自己对话,快的就是工作上面的事情。
生活中的慢:找一把公园长椅,坐下来观察生活;趟在吊床上看星星;散步,不要方向;在完全寂静中看书;在阳光小小睡;在烛光中洗澡,睡到自然醒。
如何获得高质量的休闲其实很简单,就是找到并保持至少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对待生活的方式可以分为深与浅两种,这是深的一种。
用一种“深”的方式来使用业余时间,他对待时间的方式是“郑重”的,他吧“近期未来”和“远期未来”勾连在一起,并赋予时间意义和喜悦。
做一个有标准的人
一个成熟的人,他的标准来自他的内心,而大多数人,却受环境左右。我们所在的环境也许并不是那么如你所意,但是我们也不该跟随大众。要有自己的标准,一个二三流大学学生,可能也会向他的同学们那样堕落,但是他可以选择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我们的工作质量,生活态度,前进目标也应该这样,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我常常用这样一句话来要求自己:把事情做到最极致。
如果一个人,处处能以最高目标为原则,必然能够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决定。决定是最有意义也具备高价值的(从事情不同维度分析,来选择,如找工作时的工作比较不止有薪水和未来发展的角度)。
格局的四种段位
零度格局:盲从,人云亦云;
一度格局:利己;
二度格局:理念人,真善美,捍卫正义与真理;
三度格局:至善之人,我和世界,自我与人类的纽带。
不一定人人都要做到最好,但应该在现有的格局下,在稍微往上走一步,能看到更大 的天地。
四种隐含假设,使我们的人生无法逃脱只认为命运的牢笼
1、跑道假设。比如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是一种很严重的隐含假设。人们常常认为人生就是一场赛跑,能到终点的就那么几个。这种人,把假设套在孩子的身上,也把假设根治在自己的心里,比如一份不喜欢,收入也不喜欢的工作,就是不敢放手,不敢试错与尝试。
2、低关联假设。学那个没有,不要学了。我弹吉他相信很多人也会有这样的鄙视投来,学那个能当饭吃。其实人生是连点成线的过程,乔布斯在演讲中曾经分享他在大学学的字体课,这看似好不用处的知识,在以后创建苹果中运用出来,使产品更好。一个又一个的点,使你成为比别人更强大更有韧性的人。最终不是一个一个的点,是线是一张人生的大网。你可能不知道这些点钟相互帮助有多大。
3、僵固性心智。这种心智认为自己就这样了,智商、天赋、能力都是既定的,无法改变。于此相反的是成长性心智,这种心智认为,智力和才能是通过努力增长的,我在很多年前就具备这样的心智,因为我认为没有任何事情是搞不定是,只要通过学习,都能掌握都能搞定。而且不存在智商高,情商低这样的事情,一个智商真正高的人,能洞悉人性,不断进步,又怎样会情商低呢!而是我甚至还认为,一个人的身高、身材、长相都是可以改变的,当然除了物理手段以外。
4、零和博弈。现在很多人都知道有双赢策略,这得益于书籍的推广,但是很多人骨子里还是认为是零和博弈的,我很多时候也会这样,不断反思中会发现,有的时候别人有了而你又没有失去什么,你就会认为别人有的就是从你这里拿的(现在的房子)。在数学中有纳什均衡点,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法,我们都知道囚徒困境。但是现实中处理的问题维度更多,我们的维度每增加一个层级,你的纳什均衡点可以比原来的好很多倍,而且这个维度理论上应该是无限的。我们如果学会能在牢笼中找寻最好的点已经很厉害了,还能不断拓宽维度更厉害。
那些传统对人的压制·从一而终
这也是一个领导层用来巩固团队的办法,压制团队人们想追寻诗和远方的想法,很多传统企业里的管理层,已经到了一定的年龄,做了一辈子的这个事业,就在宣扬这一种从一而终的思想,我认为这是有失偏颇的。当然不找自身原因随意跳槽也是不对的。
重新选择,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应该在过去、现在和未来建立某种关联。人生是在不断的选择修正迭代的过程中前进的。外职涯有所变化,但内职涯却依旧成长。
每个人都应该精益创业
任何事情,最有效的是即刻行动,只有开始第一步,才有第二步,第三步。而且生活中很多小事情,不要拖(比如拿快递)。为人生减压的方法,立即完成难度小的事情。种一颗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精益创业,把最小的产品投向市场,不断在反馈中迭代,最终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产品。人生任何目标计划都行得通。比如出本书,先写短文,再到长文,再到一本书。
要做到三点:1、克服过度准备(音乐dome直接可以发了再完善),2、克服自我防备(接受外界信息包括批评,不断修正),3、克服沉没成本(过往不念,重新改造)。
如何完成任务:图层工作法
任务可以分为:核心思考区间,支持性思考区间,操作性思考区间。先集中精力不被打断完成核心(如做PPT的达框架,写文章的大纲),基本就已经完成了,把最为关键的“硬核”搞定。
按认知类型划分一个任务:如写作中需要插图,就写完在插图;制作音乐的音轨,一轨一轨的完成。小说写作中分为不同图层,可以分别完成:叙述部分、描写部分、对话部分,分开进行。写一篇文章的图层:核心论点,架构,案例素材,图示,排版等。
不同工作之间的同质部分可以一起完成,比如做PPT的文字和写Word的文字,减少大脑转化的时间。
写好一篇散文需要经过三个台阶,一个是音乐的,这时它的构思,一个是建筑的,这时它的搭建,最后一个是纺织,这时它是织成。
由此,我现做一本书的步骤应该是:先有大概的框架,再确定每个框架下的题目。根据题目再搭建文章的框架(构思),再把文章自由写出来(建筑),再丰富和修改内容(纺织),最后插入图片。
但一切的进程都需要不断迭代升级:前瞻(充分的想象与预见)和复盘(不断的总结和提升)。复盘反思的维度有这些:信息、预期、结果、进度、工具、情绪、阻碍、优势、缺憾、意义。在行动中不断反思。
跑步
这个尾巴
也许你看这篇文章很多看不懂或者见解较浅,那推荐你一定要去看这本书。我写出来发表只是把这些知识点缝合进我知识体系的过程,是没有照顾到各位看官们的,还请见谅!本篇文章只是我在看书的过程中的笔记而已,当然书还没有“郑重”地看完,如果你感觉很受用,那建议你也可以看下周的续集,今天就写到这里。
下周继续《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