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虽然自创号以来,郁金香一直在持续推送来自郁友的成功走出泥潭的经验,但现实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抗郁的勇士,更多的人,在这条道路上遭遇了“失败”、走过了“弯路”,相较于成功的经验,他们拥有更多的是失败的教训。
就如同今天和我们分享抗郁经历的这位郁友,从初中开始患病,到现在人到中年,他经历了总计5次复发,走过了漫长的26年的病程,在初发病时没能接受系统的治疗,没能获得来自家人和社会体系的支持,让他的抗郁之路走得格外艰难。
虽然他人生最黄金的时光都在抑郁中度过,但他选择了淡然处之,抑郁既然如影相随,那就接受它是自己人生的一部分吧!所谓的“失败”,也不过是人为定义的,其实那些“失败”的过往,何尝不是人生道路上宝贵的财富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8487/ecca79cb1d54f005.jpeg)
这是《郁金香》的第328个郁友故事
自从初中时抑郁状态的悄然而至,回想起来,我已与抑郁这条黑狗相伴了26年。
这意味着26年的孤独相随,害怕孤独而又享受孤独,如同在但丁描绘的地狱和炼狱中独自前行,不断寻找光明,想要走向天堂。
幸运的是,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并没有被抑郁这条黑狗击垮,我的内心一直有两种力量不断地抗衡斗争,而我正面的力量,如同一个斗士、一只打不死的小强,它不断地被打趴,又不断的重新站起来。
如今回忆这段历程,我只觉得,不要缅怀什么过去,因为现在一定比过去要好,也不要展望什么未来,因为未来一定会感谢曾经努力的自己,我们唯一该做的,就是好好的活在当下,享受当下。
我的抗郁经历,全是失败的教训
好吧,那还是说说我的故事吧,如今过去那么多年,现在回忆起来,就好像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故事一样。
儿时,我也像普通男孩子一样调皮、任性、无忧无虑。但跟别家孩子有点不一样的是,我能静如处子、喜欢看书和思考、对未知的世界和事物有一种天生的好奇。
所以,我小学成绩非常好,是家人和老师眼中的“神童”。
但,我也有天生的敏感、怕羞、自卑。有一次,我的一群香港亲戚回乡探亲,我竟然惴惴不安、不知所措、害怕得不敢言语。他们走了后,我又很懊恼,自己跑去荒山“静思”了半天。
而这些心理,一定跟我生命的源头——原生家庭有关。
我父亲是一位老实憨厚的、只上过初中、不善交际的农民,母亲是一位很强势的女人。母亲经常数落父亲,两人关系不和,父亲也经常因为不知何事而迁怒于奶奶(他是独子,祖上地主出身,爷爷早年外出谋生客死异乡,孤儿寡母在村里成了被欺凌的对象)。
这些,都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不好的烙印。
我第一次出现情绪变化是在读初二、奶奶去世的时候,到了初三后,我开始对学习不能专注,不那么得心应手了。我经常因感到莫名压抑而无所适从,隐于内心而不懂表达。成绩也从班级里前十名落到三十多名,但我还是考上了重点高中。
高中时,面对自身的心理反差,我不懂如何调适,面对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困扰,我又不知如何解决。于是,我开始莫名言状的敏感多疑、多愁善感一步步放大。
接着就是情绪低落了,我喜欢一个人发呆,常常去美术室画上4个小时的素描,我还会把自己一个人埋在学校的图书馆里,看一些文学科学和心理的书,从书中,我了解到自己处于一个抑郁的状态,然后我便去看了校医,又自己一个人去了市里医院的精神科,这期间我还服了一次药,但可能那时是一代药物,因为副作用太大,我最后扔掉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8487/00d433d7c90653f1.jpeg)
再之后,我独来独往的行径被班主任关注了,他怀疑我与班里的一宗失窃案有关,当时,是我竭斯底里的第一次发作。
可惜,在当年的环境里,社会和学校的心理教育基本是空白,我错过了一次系统治疗的机会。高三时,我处于复发间期,我就像一个被判了刑的罪犯,在寒窗和抑郁中度过,最终,我考取了一所不怎么样的211大学,选择了一个自己不怎么理解的专业(离自己的目标差远了),那时,我也不懂选择。
但这一年也有不错的收获,就是在抑郁中我学会了用健身跑步来发泄情绪,这帮助我练出了一副好身体,这方面应该是终身受益了。
大一下学期,新鲜感刚过,第二次复发席卷而来。我去了广州一所著名医院的心理科做了检查,当时只是说神经功能症,但经由这次治疗,我认识了森田疗法和认知疗法。
因为家庭条件,家里人也不知道我有这样的心理问题了,所有的就诊、治疗、求助都是我独自进行,其实我也只是觉得太痛苦了才去开点药,那时也不懂怎么系统治疗,我的状态只是被室友当成了失恋。
就这样,我独自负担着抑郁的痛苦,并把痛苦转化成一种学习的苦行和韧性。我去附近大学辅修了一门计算机,我在刻苦学习中持续磨练着自己的意志。![](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8487/887fa2eb9f61eb40.jpeg)
到了大四,因为面临毕业和辅修结业考,自己躲在研究生自习室里很吃力的啃那些遥远的知识,我的抑郁第三次发作,这一次,黑狗的造访来势汹汹,那次剧痛依然留痕,记忆依然清晰。
教训:抑郁症发作最忌是自我封闭,应该走出去多于大自然接触,并进行一些轻度的社会活动。在四年的大学期间,因为抑郁,我错过了很多精彩,因为长期情绪低落,我大部分时间都是躺在床上度过的,无聊时就看书,看村上春树。而父母只是絮叨,他们忙于生计,同时困于所在农村的环境,自然看不出我问题的根本所在。
教训:在这种状态下,有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很重要,家人是给你力量最合适的人,其次,社会干预和相关心理社工的介入,也会对病患有很大帮助。
毕业后,投入工作使我暂时好过了一点,我们这个行业也需要经常加班熬夜。那时我甚至把被子搬去公司,过了一段颠倒黑白的生活。
教训:对于病患,有规律的生活才能改善病情。
现在看来,年少的冲动、对理想的追逐、物质名利的诱惑,也使我接连换了几个工作、接私单、考研、甚至创业。总之,毕业后的这一路上,我走得磕磕碰碰,期间精神状态有些反复,每每做事刚有起色,就被打垮下去。
教训:我们抑郁,很多时候也跟性格和社会阅历、人际交往有关系,如果自己是属于技术型的性格,偏要做业务或者管理,那肯定做不好也打击了自己的信心,所以,人要学会扬长避短,同时社会阅历和人际交往要及早磨练,早吃亏总比晚吃亏好。
25岁时,在一次旅行中,我与一个师妹擦出了火花,谈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恋爱。也是因为年少无知,加上自己也有这个疾病,不懂怎么去处理这段感情,于是我们分分合合一年多,始乱终弃。
感情的失败,让我遭遇了抑郁的第四次发作。
第五次发作是一年后的深圳,可以说是第四次的延续。我失眠、焦虑,在无工作的期间,我只在出租屋和图书馆埋葬着自己。
此后,我也经历了一两次轻微的发作。我在原来的医院被诊断为抑郁症,开始服用新上市的抗抑郁药物,从那以后,我一直服用这种新药组合,至今已有10年多了。![](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8487/6f0a9b11992bd2d2.jpeg)
人到中年,活在当下,淡然处之
在反复发作时,我自行服药,日常工作交际也能应付过了。平常可以每月服药一两次,发作时每周一次即可控制病情。
开始服药后,我又接触了佛法,心态逐渐变得淡然、释然,放下执念,才能自在。
这十几年来,我结婚生子、买房买车,去骑行了川藏线和中国几个骑行线路、我去跑马拉松、去登山徒步,享受那份孤独和寂寞带来的收获,我还通过自考拿到了自己喜欢的学位,实现了小小的梦想,虽然落下了很多遗恨,但也甚感欣慰了。![](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8487/b00f613aed030b15.jpeg)
我的骑行记录
可以说,这个前半生,对于自己,是不幸的。但对于其他一些人,算是幸运了吧。人不必太执着,知足常乐。日后能有余力以助人,就更好了。
现在,我有空就会关注心理领域的知识,多去自我纠正和自我康复,并不断学习自己专业的知识,弥补过去十几年来浪费的时间。我相信,日积月累总会有聚沙成塔的那一天,这样子,我仿佛已经预计出我未来下半生的道路。
这条道路就是,活在当下,身负重担,好好对待身边的人,包括妻儿、父母、朋友、同事、师长。上有老下有小的处境,将占据我未来十来年的生活轨迹。退休前十年,也许我可以重新扬帆追逐梦想,功成而身退,记住莫需走太远,差不多到彼岸就要好好享受生活,教育后辈。
感谢你看我絮絮叨叨到这里,这里仿佛没有太多抑郁的叙述,更多是失败的教训。
抑郁既然如影相随,那它就是你人生的一部分。谈抑郁也是谈人生,认知成熟了,抑郁也就淡然了。
每个人生都不一样,这源于内在的基因,社会的经历和上辈子的业障,正因为有了抑郁,你的人生显得更有意义。“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必定为了开一扇窗”。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学会与抑郁如影相随,学会降服它宛如温驯的小狗,学会利用它敏感、善良和细腻的品质,去创造不一样的人生!![](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8487/93b55a837fa84018.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8487/ea9deb95afa7a7fc.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