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两传医师
荣春中医诊所院长
有一次我去按摩,那位按摩师傅准备为我拔罐,我连忙拒绝!他说他的拔法与众不同,不会拔得黑黑一圈一圈的,一定要我试试!他在我的肩颈及上臂拔了好多个地方。用的是抽气式的拔罐器,当罐子吸紧后,他把罐子拉了几下,没几秒钟便把塞子拉开,移除罐子。当他拔过后,我感受到上背一阵松开的舒适感,那时忽然有一种明悟出现,心中想着,对了,这是符合我一贯想法的拔罐法。
一般的拔罐,不管是抽气罐还是火罐,通常会停留在皮肤上一段时间,利用拉紧皮肤以改变整个筋膜系统的张力,因整个筋膜受到牵引拉扯,其中的肌肉自然会跟着被拉扯而改变在三度空间中的位置和张力。如果某个部位或关节上的肌肉或肌腱已经到了代偿所能承受的极限,也就是说再增加额外的张力给该关节便会有疼痛发生。这时在该局部附近找到肌肉收缩最厉害,最紧的团块处拔罐,则整个肌群的张力会被强迫改变,而疼痛的关节上的肌肉或筋膜因为得到了些许缓冲,疼痛的感觉会下降许多。如果再把造成系统不正常张力的其他肌肉,也藉拔罐松解其包里的筋膜而放松,则疼痛耐受度,会改变更多。当然也可以在直接造成疼痛的肌肉最紧处直接拔罐,然后吸住不动,再要病人起来活动,因为一部份的筋膜被拉扯移位,全身在活动时,筋膜会重新分布改变,因此对于疼痛的效果会好。但是这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吸拔的时间过久,皮下组织容易造成一些虽轻微不易察觉的伤害,但却是不易复原的纤维化。另一个问题是这种调整法,也是一种期待式的,就是让筋膜自己去滑动,虽有改变,但并非是在医者清明控制之下的还原,所以症状在当下虽会缓解,但再发的机会也高。那要怎么用拔罐这个方法,来进行比较清明而且是在医者控制之下的有意义还原呢?我们就来谈谈!
卫生署把拔罐定义成非医疗行为,其实是好事,给了许多民间医疗从业人员多点生机,有工具可以用,总比徒手要省力多了。就像「笑傲江湖」中的独孤求败,草木皆可为兵,那拔罐在理解身体筋膜转折成因的情况下,当然也能做为有效且精准的治疗工具,这点希望在西医掌控之下的卫生署,永远不能明白的。
先说拔罐作用在单一个点上的用法。所谓作用在单一个点,就是在松解局部一个关节或一条肌肉。如果要松解一条肌肉,应当在肌肉绷得最紧的地方最有效,可以改变筋膜最多。而作用在关节上,就最好找肌腱相互粘连的地方,或找肌肉转变成肌腱处,比如说肘内、膝窝、腋下,就是许多肌腱粘连处如此可以牵动筋膜转变最多。在这些地方拔罐虽不能如针刺般精准,但如果技巧够好,效果有时也不输针刺。至于所谓在近关节处,肌肉转成肌腱的地方,就像是肘部的肱骨外上髁前方,膑骨的上缘,膝的内侧外侧上方,肩三角肌的前后缘等都是,也是拔罐的一种重要选择点。
单一点的拔罐要领,一如我一贯的原则,就是要清明,知道自己的手下做的是什么。先要清楚自己要解的肌肉张力的状况,然后选好吸拔的点,另外要再选一个地方,做为吸拔时,肌肉松解了没有的监测处。就像平时在带学弟调肠荐关节时,我会把手放在被调者的背上或头上,当肠荐对位上的时候,背部一大堆被动出槽的肌群会瞬间松解,大片筋膜会产生滑移(这才是真正调整骨头时的入骱有声,是一种极轻微的震动,滑动,是没有声音的,而不是把关节拗出声音。把关节弄出声音,只代表使肌腱硬滑过关节,与骨架关节归位否,根本无关。所谓归位代表的意涵,是附着其上的肌肉松解、平整),因为筋膜环环相扣,无远弗届,所以肠荐归位时的筋膜滑移会牵扯到背部和头皮,所以我在背部或头部的手,如果感受到这种滑移,就知道已经达成某种程度的归位了,而依我手下的张力改变(即筋膜的通透度),可以知道归位的完整与否,而且可以知道那一个方向的归位不完整,不必我亲自用手去触摸肠荐才能得知。
所以当你选择了一个要吸拔的地方,用右手操作时,因为右手很难像行针时,还可以有很清明的针下感受,所以须用左手做为操作手法的依据。一般人拔罐时通常吸住了以后就放在那里等待预定的时间到,然后看看皮下出血的状况,越黑的认为越有效,有的甚至认为越黑排出的毒素越多。当然这是不对的。愈黑表示皮下微血管破裂愈多,但也表示其下张力是比较大的。有的人也会把吸住皮肤的罐子拉一拉,再松掉。这个是对的,可以增加筋膜的松解度,但要小心造成伤害。那左手要感知什么呢?如果肌肉有不正常的收缩,那么筋膜就会有不正常的扭旋,当你用右手操作吸附着皮肤的罐子时,是可以用些手法去改变这种筋膜的扭旋的。如果左手摸清楚筋膜被牵引的方向,右手可以操作的方式除了提动外,还可以轻轻拉扯和扭旋罐子以疏解筋膜。所以基本的手法为罐子的左右扭旋,前后左右的扯动及上下拉提三种混合使用。左手放在病灶处或罐子的远程,(而吸拔处通常并非痛处,跟针灸一样,下针处未必就是表象的病灶或疼痛处),以感知筋膜的变化,当罐子吸住皮肤后,先左右旋,看那个方向筋膜较顺畅,再上下左右移使筋膜更平整平顺,最后再把罐子上下轻轻提动,使这局部筋膜平整的新张力能往外沿伸,如水波般往外扩散,以致于新张力平衡能达到整个系统。致于张力改变中的状况可由左手监控得之,知道拉拔罐子的力道够不够,筋膜沿伸改变的传导对不对,那一侧圆融柔顺了,那一侧仍然扭曲锁着不动,以便再选择下个吸拔的点。
解开一个点(一条肌肉或一个关节)后,拔罐可以再进一步改变一个小系统的肌群张力。比如说下臂肌群僵紧绷住,使得尺挠骨没有办法完全伸展摊平,这时可以借着皮下筋膜的旋转(主要是绕着尺挠骨做环状的转动)看看那个方向是可以让筋膜松解。操作时吸住下臂肌中比较紧的点,斜旋移再提动罐子,可以让整个下臂屈肌松解。这种方法可以用在肩颈,大腿、腹部(腹内外钭肌)踝上许多地方。
拔罐还可以还原一整个大系统,比如说肩带和体壁的对位,这种归位是要照着整个体轴的势去归位的。顺着体轴的势对位好肩带和体壁(低头弯腰或抬头挺坐后仰再加上身体轻微的左或右旋),罐子拔住筋膜后,再行罐(旋移提)时,要病人深呼吸,藉肋骨开令筋膜松动的力量,罐子才能提动整个大系统的筋膜而还原,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在肋排和肠骨的对位,股骨肠骨和荐椎的对位。
另外拔罐也可以用在旋转还原体轴。主要用在两侧肩带使用不均造成的上胸两侧肋骨旋转,双肩不等高,舌下颈后肌肉僵紧,看要低头抱胸左右旋,还是叉腰挺胸抬头左右旋,可以使得轴在线的肌群处在较松的状态,再把罐子吸在斜方肌,菱形肌或胸大肌上,逆着轴旋转的方向,趁病人深吸气吸行罐,找两侧反复做几次,可以很有效的还原体轴。同样方法也可以用在归位骨盘,和腹背部张力(脊柱双曲线的张力)的调整。
这些操作技巧,其中有许许多多是法无定法,因形势而定的。无法用文字尽述。但原则应该是可以被理解的。除了精确的归位外,拔罐还有一种松解濡养的功能,是别的疗法很难相提并论的。有一种人背僵脚硬而属湿阻的(就是皮下肌肉绷紧,皮下仍饱满而不松空者,皮下松空者属阴虚,拔罐的效果通常比较差!),可以在背部或小腿滑罐,这种滑罐范围要大,不要吸拔过用力,最好不要出痧(出痧,则皮下会轻微受创,反复多次会造成伤害),反复多次,日久有功,疏通松解兼濡养。疏通了以后,整个体质都会改变,骨架的调整也会容易得多。
最后建议,前述的拔罐法,每次吸住皮肤的时间,仅量不要超过五秒钟。同一处不要拔超过三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