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一:
夫妻之间,应该怎么“谈钱”?
关于夫妻间谈钱的洞察
1. 夫妻可以有个人私有财产。但不能只有一个人管钱,另一个人纯粹伸手要。
2. 一方管钱有一个副作用:金钱的奖惩功能失效。
3. 双方有各自的个人财产,有一点好处:可以使用“馈赠”功能。
4. 夫妻之间算账,可以从记账开始。而且尽量别用软件,就用最传统的笔和本。
5. 夫妻之间谈钱不外乎三件事:收入、支出、投资。
6. 谈钱要从说出来开始,双方把真实感受拿出来,充分交换消费观。
夫妻之间的钱的问题。比如,夫妻之间要不要有私有财产?夫妻之间应不应该算账?夫妻之间应该如何谈钱?
夫妻之间谈钱,恰恰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感情。除了维护感情之外,夫妻之间合理地谈钱,还能保护一个家庭的经济安全。
第一,夫妻要有个人私有财产。
为什么?
一种典型的相处模式,一方管钱,另一方大甩手。
而管钱的一方,又有几种模式:挣钱的人管钱、爱操心的人管钱、爱控制的人管钱,以及一方怕麻烦,主动托对方管钱。
千万别这么干。千万不要一个人管钱,另一个人纯粹伸手要。否则,过个两三年,两个人就可能会出现角色对立。
首先,两口子结婚之后,花钱的曲线是一个钟形。前几年会迅速爬坡,年轻的时候爱吃爱玩,有了孩子开销增长,消费会哗哗地往上冲,等到孩子成年,完成了学业,花销才会逐渐减下去。
这就导致,管钱的人会直接面临数字压力,假如有缺口,可能还要想办法用兼职、跳槽和请求老人补助的方式来筹款。不管钱的人虽然没有数字压力,但当管钱的一方开始削减开销时,他的感受一定是:“你对我感情淡了,不爱我了。”
其次,一方管钱还有另外一个副作用,是金钱的奖惩功能失效。双方有各自的个人财产有一点好处,那就是可以使用“馈赠”功能。
比如,对方要过生日了,自己提前筹划一个礼物,订一个不错的馆子。这就是馈赠功能,能激励对方更多地把精力投入这段关系当中。假如纯粹由一方管钱,从双方的共有财产当中拿钱买礼物,这个礼物就显得没有那么出众了。
再比如,金钱的另外一个功能是“补偿”。比如朋友叫你去饭局,推不开,原本订好要跟爱人一起看电影,去不成了,那么买件衣服做补偿行不行?你看,这就是金钱的补偿功能。
馈赠和补偿,让夫妻之间的金钱有流动,这种流动不是左手倒右手,它能产生情绪价值,是夫妻之间的情感沟通手段,假如不允许夫妻之间有个人私产,那这些非常有效、非常好用的手段,就用不上了。
具体怎么做呢?可以在婚姻缔结的时候,就把你的钱、我的钱和我们的钱分开。具体来说,有这么几个要点。
1.各自保有各自的银行账号;
2.你不拿我的钱,我也不收你的卡;
3.选一个人的卡作为公用账户,两个人都往里存钱(比例自己谈,平均负担或者按照收入比例都是可以的);
4.非卡主的手机号接收动账通知,能看到收入支出。
第二个问题。夫妻之间要不要算账?
两个人要保有私有财产,这只是一个开始,下一步就是“算账”。很多夫妻之间的账都是糊涂账,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钱,但是在开销、支出这方面,钱可能都是根据习惯来支出的。比如一个还房贷,另一个付水电燃气和生活开销。
根据习惯来支出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也比较省心,但有的时候,条件变了,习惯可能也就不适用了。
很多夫妻其实根本没有计算过一个月的准确开销,对方付了多少,我不知道,我付了多少,对方也不清楚。不算账的结果就是谁也不满意。
普通人夫妻假如一方创业,也千万要把家庭的钱和公司的钱分开。否则,万一有个闪失,也不至于亏到全家卖房。
但话说回来,大部分夫妻并不一起创业,那平时怎么算账呢?可以从记账开始。而且尽量别用软件,就用最传统的笔和本。为什么用笔和本儿?因为这东西非常好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还能留下来。
你可以想象一个画面,假设本上记着这么一条,“笨蛋老公指导儿子踢足球,把一楼王大爷的玻璃打碎了,赔偿100元”。将来等孩子长大,再读到这段话,是不是一份很美妙的回忆?
换句话说,记账本记的不仅是账,也是夫妻之间如何沟通,如何相爱的过程。
第三个问题,夫妻之间应该如何谈钱。
夫妻之间谈钱不外乎三件事:收入、支出、投资。
首先说收入,可以概括成三句话。第一句,“我挣多少钱,我让你知道”。第二句,“你挣多少钱,请你让我知道”。第三句,“我有挣更多钱的机会,你看我要不要去?”
第一、二句简单,第三句很多人会忽视,有了更好的机会,跳槽,或者是做兼职有额外收入,这部分也是收入。假如你的跳槽或者兼职会造成伴侣的额外压力,比如你没法接孩子了,都要靠对方,或者要经常出差,或者要每天额外减少彼此陪伴的时间,那就应该跟对方商量。
其次说支出。支出方面,主要就是谈论取舍问题。过日子就是用有限的资源获得最大幸福感的一种艺术,是应该看一场演唱会还是吃一顿牛排,两个人需要协调、讨论,交换彼此的感受。对投资也是如此,直接说出来,“你那个全仓的计划太冒进了,我建议拿下一半存定期”。
把真实感受拿出来,充分交换消费观,才能过日子,才是两口子。
假如你非常在乎对方的感受,生怕得罪你的伴侣,或者对方太不在乎你的意见,那么可以试试在提意见的时候多一点仪式感。比如穿上上班的衣服,或者至少换件比较正式的衣服,把对方约到书桌边或者餐桌边,总之不是躺在床上随口说说。把分歧在这个谈判桌上一步不让地解决,然后再变回可亲的爱人角色。把不愉快,仅仅留在餐桌一角。
维护家庭的经济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因此完全可以从钱开始,训练我们沟通和谈判的能力,经营好亲密关系。
假如你愿意试试,可以从下面几句话开始:
“咱们开始记账吧。”
“亲爱的,你一个月到底挣多少钱?”
“我们每个月交纳一个定额作为共同开支,剩下的各管各的,好不好?”
“给孩子上三种乐器课,是不是有点太多了,孩子太累,开支也太大了。”
“你那个全仓的计划太冒进了,我建议拿下一半存定期。”
换句话说,要谈钱,就要从说出来开始。谈钱,可以知爱。但每天谈爱,却省不下钱。
知识点二:
空腹看吃播,会得胆结石,是真的吗?
1. 负面情绪会让体内的有害菌增加。要想保持健康,尽量让自己有个好心情。
2. 假如一个人得了肠道疾病,那么他患抑郁症的风险就要比一般人高。
3. 饮食影响肠道微生物,而肠道微生物又与大脑相互影响。
4. 要想对脑子好,首先,要少吃,切忌过量饮食。其次,要乐观,少吃糖。
5. 十类对大脑有益的食物,分别是:绿叶蔬菜、其他蔬菜(如辣椒、胡萝卜和西蓝花)、坚果、浆果、豆类、全谷物、海鲜、家禽、橄榄油及葡萄酒
最近一个非常奇葩的事。一个一日三餐非常规律的人,去医院查出了胆结石。周围人百思不得其解,吃饭这么规律的人怎么会得胆结石呢?医生深入询问了几轮,终于找到原因。
是因为这个人经常空腹看吃播。没错,是看吃播。大脑受到刺激,误以为这个人在吃饭,于是就命令身体分泌胆汁,而在空腹状态下分泌出的胆汁就变成了结石。
大脑和消化系统之间,确实有一些很微妙的联系。从这个角度看,这个事不排除成立的可能。没错,空腹看吃播导致胆结石,有可能是真的。
假如你去问AI,空腹看吃播还有什么影响。它会告诉你,空腹看吃播还可能引起大脑的反应,促使胃部分泌胃酸。而空腹时胃里没有食物可消化,那么过多的胃酸就会导致胃部不适,长期还可能得胃炎或者胃溃疡。
当然,要特别强调两句。一来,胆结石的成因很复杂,它与饮食之间也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二来,针对前面这个传闻,只是一个可能性,并不代表确切结论。
但是,有一件事可以确定,大脑和消化系统之间的联系,是确定存在的。
情绪与微生物组的影响是双向的,干预微生物组,就能够干预生物信号。反过来,干预了生物信号,就能干预微生物组。比如,人在焦虑、紧张、压力大的时候,体内会产生更多的皮质酮与促肾上腺素,而这些活性物质会影响大肠杆菌,分泌细菌毒素。
简单说,就是负面情绪,会让体内的有害菌增加。要想保持健康,就尽量让自己有个好心情。
但是,话说回来,大脑和肠道毕竟还有一段距离,这个影响是怎么发生的呢?其实,大脑和消化系统之间,有三种双向沟通的渠道。
第一条渠道是内分泌系统。动物肠道上有大量的内分泌细胞,这些细胞分泌的生物信号可以进入血液,然后通过血液进入大脑,进而影响我们的情绪。反过来,大脑产生的生物信号,也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去影响肠道的微生物。这些生物信号对肠道的影响很大,能让某种微生物的数量提高1000倍以上。
第二条渠道是迷走神经。迷走神经,也被称为长度最长、分布最广的脑神经。它的上部连接着大脑,而下部,布满了人的整个胸腔和腹腔。没错,你的腹腔里,本来就有着大脑的一部分延伸。大脑与消化系统的双向影响,有一部分就是通过迷走神经实现的。而且人们还发现,从肠道向大脑传递的信息,比大脑向肠道传递的信息还要多。
第三条联通大脑与消化系统的通路,是人体内的淋巴系统。这个通路是被发现得最晚的。我们知道淋巴系统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能抵御外来细菌的入侵。但过去人们一度认为,大脑内是不可能有外来细菌的,因此大脑里也就不会有淋巴。直到2015年,科学家才第一次证实,大脑里也有隐藏的淋巴管。
假如一个人得了肠道疾病,那么他患抑郁症的风险就要比一般人高。这就是因为淋巴系统把肠道的炎症信号,传递到了大脑。而且要特别强调一句,在三条通路中,只有淋巴系统可以把炎症信号从肠道传递到大脑。
简单说,就是饮食影响肠道微生物,而肠道微生物又与大脑相互影响。
换句话说,饮食很关键。
那么,怎么吃,对脑子最好呢?
首先,要少吃,切忌过量饮食。
过去总说脑满肠肥,觉得身体与大脑的肥胖是正相关的。但这个研究告诉你,事实正好相反,肚子大,脑子反而小。
注意,这里的肚子大只是个比喻,说的是一个人的BMI数值高。研究的样本数据,来自2006年到2022年期间,1074名中国河北开滦的成年人口。
这项研究的两个关键结论。
第一,对于45岁以下的成年人,2006年到2022年期间,累积BMI大于26.2,这部分人的脑实质减少了17.9毫升。
其中,所谓累积BMI,指的是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的BMI综合数值,累积BMI大于26.2,大概可以理解成这个人这段时间一直比较胖。而研究里提到的脑实质,大概就相当于我们经常说的脑子,大脑里的主要构成,分成脑灰质和脑白质,而脑实质就是灰质和白质的统称。而脑实质减少,说白了就是,脑子变小了。而研究里说的脑实质减少17.9毫升,假如折算成自然老化,就相当于这个人的大脑老化了12年。
第二,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BMI过高同样对大脑不好。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累积BMI超过26.2,脑白质的病变区域会比平均值增加6毫升。
不管是对45岁以下的年轻人和中年人,还是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长期的BMI过高都会对脑子不好。
在不过量饮食的前提下,吃哪些东西对大脑更有好处呢?
一本书《饮食大脑》。作者乌玛·奈杜,身份很神奇,她是位精神科医生,也是营养专家,而且业余还当厨师,据说烹饪水平相当高。
当然,鉴于大脑研究的复杂性,以及样本统计的难度,乌玛在书里提出的方法,多少也有它的局限性。但这些方法至少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参考。
第一,要乐观,少吃糖。长期看,糖也许会降低一个人的长期乐观水平。说白了,假如长期吃太多糖,人的情绪也许会呈现一个波动向下的趋势。短期看也许有高点,但长期看是一路走低的。
这主要是因为,人的体内有一种叫做5-羟色胺的东西。5-羟色胺最大的作用之一,就是让你觉得乐观。比如你在森林里迷路了,本来这是个挺危险的事,但5-羟色胺会降低你的悲观水平,让你觉得一切好像也没那么糟,再往前走走就能出去。
一般来说,男性体内的5-羟色胺是女性的两倍。这也是为什么男性经常大大咧咧的。比如开车走错路,男性也许会觉得一切还好,而女性就会更焦虑一点。曾经有人推测,这也许是人类演化的结果。因为男性要出去觅食,要冒险,乐观能帮他们完成这一切。而女性要照料孩子,关系到种族的繁衍,因此不能太冒险。
5-羟色胺还有个帮手,叫睾酮。注意,不仅男性身体里有睾酮,女性也有。睾酮能让5-羟色胺的效果加倍,本来你只有1分的乐观,但睾酮加入,这个乐观水平可能就会到10分。但是,睾酮有个敌人,这就是糖。糖会抑制睾酮的生成。你吃的糖越多,体内的睾酮水平就可能越低。
糖抑制了睾酮,进而打压了5-羟色胺,也就降低了人的乐观水平。从这个角度看,要想长期乐观,不要吃太多糖,尤其对女性来说。
第二,关于记忆力,有哪些食物能够保护人的记忆力呢?乌玛给出了一份清单。
比如,大豆。大豆中的一些成分,像异黄酮、磷脂酰丝氨酸,能增强人的记忆力和认知功能。
再比如,咖啡,有科学家做了一项长达21年的研究。他们发现,喝咖啡的中年人在晚年时,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要更低。每天喝3—5杯咖啡的人,患痴呆的风险最低。当然,咖啡中所含的成分并不都是百分百有益,不过乌玛还是建议,适度饮用咖啡要利大于弊。
再比如,专门研究饮食与健康的科学家,玛莎·克莱尔·莫里斯,曾经发布过一套健脑饮食法。提到了十类对大脑有益的食物,分别是,绿叶蔬菜、其他蔬菜(如辣椒、胡萝卜和西蓝花)、坚果、浆果、豆类、全谷物、海鲜、家禽、橄榄油及葡萄酒。
![](https://img.haomeiwen.com/i4149123/9e6548f7e1184ca6.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