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和Z在377路公交车起点站等车,直到有一辆车启动朝我们开来时,我才想起没带公交卡,也没有零钱。车还有段距离,此时路对面正巧有一辆卖哈密瓜的三轮车经过,我赶忙上前拦住买了一块瓜,并要求对方全部找一元零钱,小贩非常不乐意,一边找零钱一边絮絮叨叨埋怨着什么,我没理会,一把抓过她递来的零钱急忙返回,这时公交车恰好停下。上车的只有我和Z两人,我俩顺势坐上第一排座位。我们很少吃路边小吃,看着这块去了皮,用竹签串着的半生哈密瓜,我们都没动口,扔了怪浪费。“这瓜多少钱?”我问Z。我只想着零钱,没问价格,Z摇摇头。“三块!”前面传来公交司机的声音。一向默默开车的公交司机竟然主动跟我们搭话了?!我俩对望一下,尴尬地回应了一句。
车行至一个红绿灯处停下来。司机拿起一小袋零食跟我们聊起来,我只听清了一句:“这椰子糖不错!”他拿出一颗放进自己嘴里,然后转身递给我们:“尝尝!”我离得近,接过来拿出两粒,道声谢还给他。虽说对于吃陌生人的东西有一定提防,但我没法拒绝他的热情,也不该拒绝。
说到拒绝,想起另一件事。
一次去香港排队过关时,为能够快速通关,大家都把通行证拿在手上。通行证有两种,一种是我手里的存折一样的纸质证件,另一种是像身份证一样的卡片证件,这种带磁的卡片使用起来一定比纸质证件更方便。我很想知道怎样才能办到这样的卡,就跟前面一位大姐聊起来,问起为什么证件会不同时,她也不明所以。我办证件时,派出所工作人员并没有提示我有其他证件类型可以选择,于是向大姐提出:“可以给我看一下——”“不可以!!!”这三个斩钉截铁的字像一堵厚厚的石墙立在我面前,把我未说完的一个字和问号生生噎回去。刚才还言语温和的大姐,此刻只留下冰冷漠然的背影给我,让我头一次这么深刻地体验“拒绝”。
都说现在人情越来越冷漠,这种提防算不算冷漠呢?还是我提出的要求太过分?
常常懒言少语的我,是否也时常给别人留下冷漠的印象呢……
又到一个红灯路口,司机站起来,摆出一个“大”字伸伸懒腰,左右转体活动筋骨。我想他一定是个热爱生活的人,性格开朗乐观,保持着身心健康,为他自己,也为着家人。
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乐天派,自己快乐,也自带一团快活的空气,感染着身边的人。大概没有人会拒绝与这样的人相处。
二
每天上班需坐公交车,然后换乘地铁,再乘公司班车。三伏天上班高峰期挤公交是个体力活。好在我只乘三站,不便之处也因只有三站。早上从住处大汗淋漓奔到站台,车停后,众人蜂拥而上。因为只有三站我就最后上,这样下车方便。一上车,就听见售票员亮起嗓子喊:“门口的乘客请往里走,注意关门!”听到这话,只好往里挤挤;下一个站,又涌进一波人,我被带入中间;再下一个站,我已被人群牢牢卡住。等下车时,不停地说着“借过,谢谢,借过,谢谢!”一边伸手把人群向两边分拨,不小心踩了谁的脚,踢了谁的腿,撞了谁的头,迎着部分嫌弃或恼怒的目光,只好又夹杂说着“抱歉抱歉,对不起,不好意思啊,请让一下!”门要关了,大喊一声:“等一等,还有下!”最后突出重围,一个箭步跳出门,身后车门还没合拢,车就匆忙开走了,似乎在埋怨我下的太迟。
以前住在公司附近,每日步行上下班,那时对每天乘车辗转一两个小时来上班的同事们怀着一种“崇敬”之情,精力都耗在路上了,还能不打瞌睡上一天班,实在令人佩服!
现在这样公交、地铁、班车来回奔波的日子持续了几个月,竟也习惯了,每天能精准踩点打卡上班。三伏天虽热,但车上制冷机强劲,人再挤也很凉爽。售票员时时给予温馨提示:“注意安全!”“扶好。”“等一下关门,还有上。”不时馋着一位乘客:“哪位给孕妇/抱小孩的让个座?”刷卡时,如果遇到余额少的情况,会很贴心地提醒:“卡上只剩×块了!”这样服务态度,不禁让我感慨,公交系统的服务人员,已不再是从前冷面相向的态度了,什么时候开始转变的呢?
上班之路虽辛苦,但有这样和风细雨式的服务相伴,即便是“黑色”星期一,也会令人心情阳光起来!
三
和Z去登银瓶山,从森林公园大门徒步经过五六公里蜿蜒的山路,方到达主峰下。中途休息,一个小伙经过我们时说:“我已经第二次遇到你们了,想登顶的话就要加油了!”听到这话,我们就起身出发。
山不高但有些陡,走一段就停下来喘息,我们走走停停。刚才主动和我们搭话的小伙子不远不近、或前或后在我们附近一同向上攀登,不时会和我们聊几句。到达山顶时,只见云雾从山脚一侧向山顶弥漫,逐渐笼住山尖,再沉向另一侧,令人恍然如遁仙境。云雾附着在头发上、睫毛上,皮肤上,凝结成细细密密的水珠,凉丝丝的。忍不住开始深呼吸,空气清润凉爽。小伙子也停下来环顾美景。我拿出相机找好角度,打算拍几张照片。小伙热心地为我们拍合影,同时提出要和我们一起合影。
驻足一段时间后,我们开始下山。路上人不多,小伙儿和Z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停下来休息时,毫不客气地吃我们递给他的零食。
我瞅空低声问Z,你真的不认识这个人吗?他说不认识呀。我想这人真有趣,是个不讨人厌的“自来熟”。
四
下班后去买菜,随意走到一个摊位前挑选起来。身后一间杂货店的音箱声音很大,传来熟悉的节奏:
苦涩的沙 吹痛脸庞的感觉
像父亲的责骂 母亲的哭泣
永远难忘记
……
是郑智化的《水手》。这首经久不衰的曲子流传了近三十年,至今大街小巷仍然无人不晓,相信多数人看到这几句歌词都是默默哼着调儿读完的。
我把挑选好的几样菜递给小摊老板,老板是个中年男人,他正和着旋律,活力四射地唱着: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擦干泪不要怕 至少我们还有梦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
接过我递去的菜后,他仍然陶醉在歌声里,一边大声唱一边过称。我发现他虽因风吹日晒而肤色黝黑,但外表沧桑难掩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快乐和活力,这让他显得年轻了许多。我暗暗想这种情况下他能算得清账吗?果然,称了一部分后,他自言自语:咦?刚才是多少?然后又把菜从袋中一一取出来重新过称,这次他不再大声唱了,而是跟着节奏小声哼起来。这次顺利算好后递给我,结完帐接着又沉浸在歌声中去了。
他的快乐感染了我,我的心情也跟着明媚起来。
2015年11月 上木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