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 095 BY刘璕
作为一名在大转弯年龄开始转型的职场妈妈,在转型的路上走了一年零两月,期间笑过,哭过,想要放弃过,也曾怀疑自己的当初的选择是不是我想要的,我为什么要来受虐?为什么勤劳却并未得到自己想要的?明明绩效目标看起来也没完全实现,却安慰自己成长目标还好。但是如果不转型试一把,又觉得心有不甘,毕竟不负青春,不留遗憾是我33岁以后勇气的源泉。于是间歇性怀疑着,更多的时候是死磕着埋头苦干,熬过了一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度过转型第一年,内心的能量快被耗尽,外界一点风吹草动便会引起内心的无数涟漪,我该不该回到原来熟悉的岗位、熟悉的内容?我这样做究竟是为了什么?达成转型目标你就真的内心安宁了?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你想成为谁?这对你意味着什么?你怎么知道你就转型成功了?出现了什么标志你就觉得转型是满意的?为什么你想成为XX?基本以季度为周期会灵魂拷问自己一次。
絮叨了一段,我也不知道如何做出不留遗憾的转型决定,每个人的每个阶段都有核心的价值观,让其在工作及生活中做出符合内心声音的选择,而内心也是自洽的,内在的秩序也是维持和谐稳定的。这就是你的价值观,如果按照教练的逻辑层次,上三层,尤其是你是在什么系统下,你是什么身份?你是谁?你的信念是什么?足以指引并支撑你走向任何你想要去的方向。
说回我自己,做过2年多全职妈妈,网上戏谑全职妈妈就是全能的CEO,个中滋味自己体会。我坚定地把独立、成就感、专业度作为我这3-5年的核心价值观。于是什么样的工作或者事业能让我有遗世独立的能力,同时又给我以成就感和安全感,觉得自己是专业的,被尊重的呢?在现有的企业从事自己熟悉的领域熟悉的工作,按部就班朝九晚五,一过35岁就是高危人群,有孩儿、收入不低、裁员首批名单、不敢轻易失业、加班熬夜、说走就走的出差,都拼不过90后,没有他们的洒脱,就是妥妥的一群负重前行的中年妇女。由于学过教练的关系,在大街上看到过迎面走来的一个个40+、50+的职场女性,眉头紧锁,皱纹如沟壑般垒起,再看整张脸蜡黄,难怪乎中年妇女会被贴上“黄脸婆”的标签——哀怨、疲惫、无奈,如行尸般继续前行。似乎看到5年后的自己:如果继续现有的生活和工作,自己也是其中一员。于是自我教练一把“你想成为她们那样吗?如果成为她们那样的人,你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如果不想成为她们那样的人,那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通过无数次的自问自答,我知道我努力的目标、或远或近的对标人群是谁,MS 田和MS张,一个50+,一个40+,都是我能触及的范例。
转型过程中的起承转合,一年两个月的旅途才刚刚开启,哭了三次,至今仍清晰记得三次的事由,比我一个人孤立无援带娃时哭得还多。尽管我不是老板,但转型之路不是谁都能承受,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价值观指引,没有偶像们的示范,我想我分分钟就被拉回舒适区。一年两个月,未来的样子和轮廓逐渐清晰,也遭受一些不公,但基本半天就可调整,因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这句鸡汤支撑着我,让我无比认同和感慨。像我这样爱面子、不吃回头草的性格,无论如何也做不出再回舒适区的举动。正如鲁迅所言“娜拉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很明显我不想回来,我也不想堕落,于是我选择负重前行,忍辱负重。这两句脱口而出的成语,都有个“重”字,潜意识中我也知道自己不能承受生命之轻,我究竟该如何定位我自己。俗语所言“人生不定位,江湖无地位” 由于是文科生的关系,我能非常跳脱、轻而易举地想想自己转型成功后的各种场景、甚至还给自己想象了发表获奖感言的场景,这幅画面烙印在我心间。每当我找不到存在的意义,每当我患得患失自我怀疑,我就想象成功时刻,也许功力也许鸡汤,但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我自己是GCDF全球生涯规划师,我知道每个人的价值观否是独特的,谁也不能否定别人的价值观,只能说你我秉持的价值观不同,并尝试理解选择尊重,如此而已。所以总会有人说你的不然,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也许快到本命年,快到不惑之年,自己的同理心、换位思考、利他性比33岁时做得更好一些。世间万物,我都尝试理解,虽然理解很难,但再难也要尝试理解。
这是我重新拾起协作的第一篇文章,更像是自我欣赏、自我独白式的文章,但随着文字自由书写,这也是心理纾解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不求多,但求坚持,一周一篇,不负青春,不留遗憾。这也是转型路上的规定动作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