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饭最难吃。就是场面上的饭。
出席的多是有些各种身份的人。人就是这样,没啥身份的时候还说些人话。一旦有了些身份,就不太会说人话了,就爱哼哼哈哈,就言必高屋建瓴,上纲上线了。
席间,必是身份最高的领导要领前三杯酒。第一杯开场还要照例祝酒。在众人的簇拥中,领导站起来环顾一圈:“既然让我说两句。那我就说两句!”其实领导这两句全错了:第一,并没人真心想让他说;第二,一开场两句配额就用完了。
虽然领导一开场两句就说完了。可场面总还是要维持的。领导哇啦哇啦自顾自高瞻远瞩。桌旁的一圈人必唯马首是瞻状,毕恭毕敬,高高举杯,目光仰视,频频颔首,认真聆听。那一脸表情的潜台词是:领导,您怎能这么睿智?这么全面、深入兼而有之?还能这么与民同乐?
饭菜几乎是不真吃的。重心一定是在后面的分组自由敬酒上。敬酒是层级向上递进的。毕竟,觥筹交错、频频举杯、面红耳赤间,是拉近“心与心”的距离的最佳时机。要分辨喝酒人的层级也是极为简单的:层级低的多是站着的;哈腰颔首的;一手酒杯,一手分酒器的;“我干了,您随意”的。
最后剩一桌子菜粒粒皆浪费。不过好在不用席间的任何一人破费。他们便也无球所谓了。
当然这酱缸、酒缸般的文化里也偶有另类的非主流旋律。让我听来虎躯一震。
我就知道这么一件真事。某位女教师初到高校任教。一日出席类似的“心连心”筵席。席间外校某教授兼领导介绍自己的科研成果,洋洋自得道:“用了我们研发的这种催长素。茄子放冰箱里,第二天你打开冰箱一看,嘿!茄子都还在长!”
这位女老师脱口而出:“这不缺德嘛?”
席间的嘤嘤嗡嗡静默了。然后次第响起顾左右而言他的声音。一场尴尬也就算遮掩而过了。
直到多年以后,女老师说起这事还懊悔自己的直肠子,脑短路。不过每次懊悔之后,我们也总会总结一句:是够缺德的!
我也会表扬她:“你懊恼这一句的不合时宜,也正称得上:乳虎啸谷,百兽震惶!一个敢说皇帝光腚的小屁孩,强过千万个老于事故的老邦菜。”
是的,这女老师就是我媳妇。我很骄傲。
在嘤嘤嗡嗡的酱缸旁。你偶见一叶小野草顽强地生长。那你就不能只看到她的不合时宜。更应看到她的那抹新绿,看到她的生命力。并充满这新绿终能“晴翠接荒城”的希望。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20893/1a57d0ccbb6d586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