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让对孩子的教育“事半功倍”

如何让对孩子的教育“事半功倍”

作者: 践侠客 | 来源:发表于2018-12-07 21:47 被阅读130次

    今天的文章是点评124班战友的作文。

    [if !supportLists]1, [endif]点评《从“你是坏人”到“老师,您好”》

    https://www.jianshu.com/p/43f768207215?utm_campaign=haruki&utm_content=note&utm_medium=reader_share&utm_source=weixin&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您好杨宝英战友,很高兴点评您的文章。首先咨询一下你的文章标题:你的文章标题是不是应该“老师,您好”呢?

    看了你文章的故事,我也不禁想起了一个我自己的故事,今年的六月份,我和豪哥他们去东阳和那里的007战友聚会,我带着我的儿子,豪哥带着他的女儿。车上豪哥的女儿想玩我儿子的玩具,但是我儿子不给她玩,因为他说:我们还不是朋友。结果等到我们东阳聚会回来,他们两个人已经是好朋友了,儿子还可怜兮兮地跟豪哥的女儿说真不想和她分开。

    小孩子天生就有着非常明确的是非和好恶心理,这一点我们大人其实也是一样的。那个小孩子之所以说你是坏人就是因为你对于他来说是陌生的,就好像我的儿子说豪哥的女儿不是他的朋友,因为他们在这之前确实是不认识,算不上朋友,这是一种非常正确的社会关系。

    比如对一个陌生人我们大人也是跟小孩子一样地戒备,因为我们在潜意识里也是和小孩子一样认为他们不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尽量小心防备着陌生人,但是我们却不会轻易地表露出来,因为我们大人比较善于伪装,比如在我们参加朋友的宴会时有陌生人在场的时候,我们也许会表现得对每个人都很客气,而不会向孩子一样“我不认识你所以我只管玩我的”,这是我们对我们所处角色的正确反应。

    今天我恰好了学习了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的第23课,讲的就是关系中的角色,我觉得你今天的文章内容恰好可以与这一课的内容相互印证,小男孩前后的转变恰好反应了作者在与小男孩前后相处过程中的角色的转变,所以才会有这样有趣的对话。

    我们平时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应该多多思考自己是以什么样的角色和孩子交流,是一个父亲/母亲,还是孩子的玩伴,或者是孩子的老师,注意自己的角色转换,用正确的角色去与孩子相处,可以让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事半功倍。

    2、点评余琦《朝花夕拾—麦收和打谷场》

    余琦战友您好,非常高兴能够点评您的文章。

    不知道为啥,看了你的文章,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于是我就去百度搜索了,没想到搜索跳出来的也是你的这篇文章。

    我也收过麦子,但更多地收割的是稻谷。

    我也随父亲去上交过公粮,但是与你们不同的是,我没有你们文章欢乐。

    收粮本来就是特别辛苦的,去交粮更是一件辛苦的事情。

    每次交公粮,我们总是先看看之前的存粮有多少,把存粮全部打包装袋拿去交公粮,然后把贴着五谷丰登的谷柜用新粮装满。

    每次去交公粮,不一定都是去交粮,也有卖粮。毕竟要交的粮食其实并不多,我们每年种的粮食,总是自己吃还有余的,因为稻谷是国家统一收购的,所以我们有多的粮食就会卖给粮站。

    对于要卖给粮站的粮食,我的印象特备深刻。我们自己家存的粮食,总是要晒得特别干,然后用鼓风机也要吹得特别干净。

    但是卖的粮食,晒到差不多干就行了,鼓风机的风量也会放小一点。其实今天回想起来,这样做的作用并不大,因为晒了两天的谷子和晒三天的谷子没啥区别,大风的鼓风机和中风的鼓风机也没啥区别,秕谷都被吹干净了。

    最关键的是,在粮站还会有人用一个尖尖的带槽的铁家伙插进袋子里取一些稻谷出来看,还会拿一些谷子放嘴里尝,如果他们感觉没晒干的,就让拿回家重新晒,反正我家的粮食从来没有拿回去重新晒的时候。

    卖了粮食数钱的时候,应该是父亲他们最开心的时候吧,把沉甸甸的粮食换成了绿油油的钞票,总是能感受他们内心里由衷的快乐,晚上一般都会有自己爱吃的粉蒸肉和鸡蛋皮,这算是开小灶了吧。

    无论什么时候,当一个农民都是非常辛苦的,小时候父亲经常教育我们好好读书,将来长大了不要当农民。

    其实,我也想跟我们班的战友说,好好学习,好好践行,持续成长,一定不要将来当农民,也不要做农民工,而是要成为一个财富自由的人。

    当然会有人反驳我说当农民有什么不好的,我只想说能够过轻松的日子为什么一定要过苦日子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让对孩子的教育“事半功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vox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