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糖七七
![](https://img.haomeiwen.com/i658462/29f99a5ee96a4086.jpg)
假期看多了朋友圈好友们发的各种游玩美照,不禁心痒痒,怎么着也要到附近走一走。走一走时,怎么着也想要整几张美照。
这不,今天就出来附近转一转了。
前方是百日菊盛放的一坪地,我们都不由眼放绿光叫着“太美了”扑了过去,对着一朵朵花各种抓拍。抓拍完,我意犹未尽,也想让自己入镜美一美。结果无奈,只因美景太美,反而衬托得人越发不美,各种角度拍摄都不尽如人意,一直拍不出自己想要的“美貌”。那种急啊,又不甘心,于是删了再拍、拍了再删……
前方父子俩已经走远。儿子又回过头来喊我,见我还在找角度自拍,嘀咕了一句:“你能不能无我一点啊?”
我一听,“噗嗤”一声笑了,立刻打消了再继续拍的念头。放下以后,随他们往前走,果然一路风光无限。
“无我”,这是我前几天与他聊天时提起的一个词。我告诉他,人要学会“无我”一点,不要把“我”看得太重,要学会放眼全局,别与他人斤斤计较。这样自己格局大了,心胸也开阔,就不容易为一些琐事生气、烦恼。
而他此时说的“无我”,是我在拍照的时候总想着拍这个“我”,而不专注去欣赏风景本身的美。我的醉翁之意变成了:不在于欣赏美景,而是“想让他人知道我在欣赏美景”,完全破坏了出外游玩的本意。
孩子的话乍听来很好笑,但仔细一想,简直对极了。纵观各种出外游玩的人们,其实在美景前留照本无可厚非,但它若变成了一种刻意、一种负累,就像日前传得纷纷扬扬的各种“媛”,各种摆拍,图片出来,再怎么美的风景,都只写着一个大大的“我”字。
旅游景点成了拍照布景,它就失却了欣赏的意境。
王国维在谈到中国诗词的美学境界的时候,阐发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观点。他在《人间词话》里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加诸自我的心情在物上;而“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就是一种自然。
真正的放松无非就是回归自然,物我两忘。这一刻,心灵才真正得以自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