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镜子,大多数人会想到唐太宗的“三镜论”,亦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对伊尹所说:“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从镜中可以看清并改变自己形象;也有人会说从《古镜记》中的古镜到《红楼梦》中的“风月宝鉴”,古镜可以“照人腹腔”,能够“照妖”,风月宝鉴正面照的是美艳的凤姐,反面照的是骇人的骷髅,它不仅是一面具象化的镜子,更是一面抽象化的,蕴含丰富哲理意味的灵魂之镜,透视肺腑,直逼灵魂。
《镜子的疯》以性欲望为主线,镜子为中介,透过肉体直视灵魂,用心理学的各种理论构建起我们面对性的种种作为。
书中的镜子因为照出了主人公灵魂深处不可言说的欲望——性而疯了,男人从镜中看见了裸体美少女,女人从镜中看见了裸体美少年。精致的浴室好比于我们的内心深处、灵魂,讲究的镜子则投射了主人公内心的性欲望,不在意时,我们看见的是我们的表象,慢慢的有了欲望,镜子中的欲望也就溢了出来。
不同性别对性的看法不一,对待它的方式自然而然也不相同。女人们在浴室欣赏自己丰腴白润的肉体、乳房,满意极了,可惜直视欲望却骇然若失,选择逃避,把内心的欲望隐藏起来,再也不去浴室里洗澡,再也不照浴室的镜子了,可是镜子依然好好地在精致的浴室里,这是我们逃避不了的;男人们则爱上了镜中的美少女,沉湎于欲望之中,把自己的性欲外显出来,甚至忘却了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一心的保护镜子里的美少女。这一点也和我们在传统文化影响下不同性别看待性的不同是一致的。
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以性欲为基础的种族保存本能——性本能,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事情,我们不需要像男人一样过多的重视,沉湎其中,也不需要像女人们一样如蛇蝎避之,我们需要正确的是正确的认识他看待它,知道它是和生本能、死本能一样正常的、自然而然的事情。
不同年龄阶段对性心理的发展是不同的,成年的男人们女人们都需要面对了自己的性欲望,但是文中除了他们还有一个八岁的小少爷,夫人发现镜子里照出的是红皮秃皮的猴子而不是白嫩的儿子,而他什么也没看见,根据佛洛依德的性欲发展理论,八岁的男孩处于潜伏期,儿童的性欲倾向受到压抑,没有明显的性欲望的表达。
镜子里的世界和镜子外的世界,哪一个是真的?“假如有意的,请出来吧!”镜里镜外同一句话,哪一个是真的?作者最后给了我们答案,镜子里的是我们身为动物的本能,男人们处于本我的世界,一味寻求无条件的、即刻的满足,遵循着快乐原则,放弃了现实世界里的一切,女人们处于超我的状态,遵循着社会道德原则,按照社会道德标准监督自我的行动,压抑着本能的欲望。这两种状态中间还有一个过渡,这是文中所没有提到的,就是自我——在现实原则指导下,力争避免痛苦、又能获得满足,遵循现实原则。这也是作者认为的对待欲望的最好方式。自我被三个主人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包围,受到了恐吓,难以忍受这样的压力,产生了焦虑反应,这时心理防御出现,女人们用高跟鞋打碎了外显性欲望的载体——镜子,可是打碎了一个载体,没有其改变实质,其他的载体依然会出现。
结局很讽刺,男男女女都活着,死的只是一面镜子,肉体与灵魂的统一和谐是一个人完整存在的标志。我们只在意了肉体的存活,却忽略了心理的健康。男男女女都活着,可他们也都疯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