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时间很慢,车马很远,慢到一辈子只够爱一个人。书信很慢,一封信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到达他人的手里,但这中间的情谊丝毫没有怠慢之意。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姐姐才17岁,就因家中经济困难,小小的她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那时没有手机、电话,姐姐与家人间的沟通方式只有书信了。姐姐一般都会一个月左右写一封信寄给哥哥,每次哥哥拿着没有拆封的信,爸爸妈妈、我还有妹妹都会异常严肃的坐在桌子边上,等着哥哥拆开读信。
那时的幸福着实简单,我们在听信的时候就感到非常幸福。哥哥慢慢读着信,妈妈思念姐姐,忍不住抹眼泪,爸爸眉头紧锁,闷着声音抽烟,我和妹妹就在那时也识趣般地十分安静。
信在那个通讯不是很发达的时代,承载着的是家人与远离家乡的人之间的沟通渠道,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还记得姐姐给家人寄的信,我们都收藏的很好,每当妈妈思念姐姐时,都会让哥哥读一遍。尽管不时地被拿出来,却依然保存完好。
一封家书,短短的两张纸,思念之情倾泻而出,写的人饱含深情,看的人满是思念。
近日看了一本书,名为《一封家书》,书中收集了21封家书,有诸葛亮、陶行知、鲁迅、居里夫人、赵一曼、梁启超、文天祥、林则徐等大家名人写给自己子女的家书。
书籍封面一、学习是人生路上永远不可或缺的修行。
诸葛孔明作为古代聪明通透智者的代表人物,他在给儿子诸葛瞻的家书中,明确阐述了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重要性。“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两句话说的是人生需要早做规划与计划,不要事事求名利,要了解自己的志向。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裨益,而且需要专注的心境,这样才会事半功倍。一分辛苦一分收获,人生最大的投资便是自己,而努力学习是投资自己最好的途径。
萧纲在给儿子萧大心的信中写道,汝年时尚幼,所阙者学,可久可大,所以孔丘言,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萧纲的意思是,对于一个人来说,能最久,最大地发挥作用的,莫过于学识,而这恰恰是他儿子所缺乏的。我曾整天不吃不喝不睡,一直思考,没有任何收获,不如读书学习。可见学习对人的重要性是有多大。
时代在变化,信息在更新,人的能力也要不断提升。学习是人们自我提升的不二法门,所谓的天赋异禀也比不上勤奋学习。有道是,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与百分之一的天赋。就连智者诸葛亮也如是给孩子说,我们这些普通人更加需要潜心学习,修炼自我。
二、对待亲人家人,千万不可怠慢。
家是人们休憩补充能量的港湾,我们每个人都似乎习惯了在家里攫取物质和情感。但我们要珍惜家人对自己的付出,不可怠慢。
“君子不施其亲”是周公给自己的儿子伯禽写的家书中的一句话,意思是有德的的人不会怠慢他的亲戚。他写的这封家书是有一定缘由的,他的儿子伯禽因为才智过人,被受封鲁国,并且赏赐很多文物、宝器等,周公劝诫儿子不要因此而变得骄傲,怠慢了身边的亲人。
他的儿子伯禽上任鲁国后,没有辜负周公对他的期望。他坚持以周礼治国,后被人称为“周礼尽在鲁矣。”
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写道,“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意思是说,父子之间虽然有着骨肉亲情,但也不能过于亲昵和不拘礼节,要以礼为重。否则,父亲的威严就无从体现,礼教的规范就不能实施。晚辈要为病痛不适的长辈按摩抓挠,替长辈铺床叠被,收拾卧具等,防止过分溺爱而让孩子养成骄横的坏习惯。
我们每个人都为人子女或为人父母,在作为子女的时候,我们能恪守孝道,像父母爱护我们那般孝顺他们吗?
三、儿行千里母担忧。
龙应台曾说:“所谓父母子女,只不过是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每次读这句话的时候,心中总有一股不舍与悲伤,暗暗地决定要争取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家人。《一封家书》中鲁迅给家中老母亲写的家书中,深刻表达了他的拳拳孝心。即便他在病重的时候,为了避免母亲的担忧,他却谎称自己的病情已经转好,身体已复原的差不多。
陶行知在给母亲的家书中写道:“好在家中大小平安,儿亦平安康健,彼此都可放心。”这句话体现了陶行知对母亲心理细致入微的体察,他了解母亲担忧自己的身体,以此让母亲在家放心。
如今通讯科技发达,一个电话一个微信就可以传达想法与情感,但正因为方便快捷的通讯方式,人们的情感变化也越发快了,有时快得像翻书,前一秒你侬我侬的,后一秒就翻脸不认人。以前的一封信能让彼此开心快乐好久,人们的情感似乎更加单纯可爱。《一封家书》中有父母对子女的思念之情、有父母对子女的劝诫,有子女对父母的报平安等,读来让人深受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