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同学都有迟到的经历,无论是自己迟到,还是他人迟到,都不太好管理。近日,某公司一位新上任的办公室主任想到一个方法改善了迟到现象。究竟是什么样的方法解决了这个“世界性”难题呢?
这位主任利用了同事们,爱面子、知羞耻之心。通过在会议开始前搬走凳子,让“晚到的没有凳子坐”。利用其他坐着的同事的目光,以及站着的人所感受到的尴尬感觉,来提醒迟到的同事下次不要再犯了。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从另一个方面看,也不得不认可这位主任是个聪明人,他懂得从事物的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可以看到,面对迟到问题,我们的第一想法是对那个迟到的人进行批评教育,可是这只是你的主观决定,而并非迟到者的主观决定,所以你的批评教育不一定会有成效。而材料中主任则是从迟到者的角度考虑的。为什么三番五次的迟到?因为迟到没有对那个人造成心理上的影响,没有迟到者主观的改变,迟到现象就不会有很好的改变。于是,主任便开始对迟到者的心理进行 “攻击”,便有了“迟到没位坐”这一方法的产生。这也看得出,主任不仅懂得多角度分析问题,同时还能选对合适的角度、方法进行变通。
材料中这种更换角度,拓展思维来处理问题的例子在现实中也并不少见。我就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两家工厂分别派了一位推销员到一个海岛上推销鞋子。一人看到岛上居民无一人穿鞋后,认为没有市场,于是离开了。而另一个人看到这番景象,认为这是一个未经开发的大市场,立刻让工厂寄了 许多鞋过来。可以看出,两人不同的角度就分别有可能阻碍了工厂的发展或者为工厂赢得巨额利润。在我看来,后者的角度可能更具利用价值。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学会变通。就好比你上了一年的数学竞赛但是并没有获奖,于是考虑退不退竞赛一样:从一方面看,你浪费了一年中的许多零碎时间攻克难题,但没有成功;但另一方面,你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开拓了眼界,可能在未来的高考数学中会占有更多的优势,而且在此时继续努力,也并不是没有机会重新取得一个令人满意的成绩。所以说,学会变通,换一个角度,事情或许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糟糕。
当下你看到的可能是不如意,但换一个角度,谁知道结果会不会令你满意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