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逆运算的一点思考

逆运算的一点思考

作者: 攀东者 | 来源:发表于2023-05-09 23:45 被阅读0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中在课程内容中的数与运算中对三个学段的学业要求是这样写的,第一学段是: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第二学段是:能描述减法与加法的关系、除法与乘法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现实问题中的加法模型是表示总量等于各分量之和,乘法模型大体分为与个数有关(总价=单价×数量)和与物理量有关(路程=速度×时间)两种形式,感悟模型中量纲的意义;第三学段是:能在较复杂的真实情境中,选择恰当的运算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我最近发现的问题是,很多学生学分数乘法时,还较为理解,但是到分数除法时,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比如下面的题目:


    甲是乙的¾。
    (1)乙是20,甲是多少?

    (2)甲是15,乙是多少?


    这两个题目对于学生来说,第一问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他们可以明确表示出来“甲=乙×¾”,如果要求甲的话,第一问直接用20×¾。这是我们很容易理解的,即使是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很不难求出。但是第二问,就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了,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究其原因,我想是“逆运算”在作祟。

    应该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冥思苦想仍不得其解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给他指出一个方面,如果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了。”我想我们作为老师,不能一下子把结论全部给学生说透,也没有必要一开始就说的那么明确,应该给学生一个“独白”的时间。我讲课时,一般都是“点到为止”,都不是说不能说,我觉得说了对学生将来的发展不好。比如上面的题目,我们完全可以给学生说,要记住“单位1”,知道“单位1”时用乘法计算,不知道“单位1”时,用除法计算,这样很容易把另外一个量求出来。这样讲还有什么意义?这不就是把学生当机器了吗?直接输入了一个程序,学生根据这个程序就可以轻易得出结果。

    如果真从根本上找原因,我想还是因为没有把乘法学好,甚至于没有把加法学习好。如果乘法学的足够好,当孩子写出结果时,他会感觉到自己写的不对,再者说,下次把“甲”换成“苹果”,把“乙”换成“香蕉”,或许还是会难到一部分孩子。这应该让孩子去悟,讲的多不一定是好事。讲这种题时,我也时长先问第一个问题是,这道题是甲大还是乙大,如果这个要是分清楚了的话,起码写题时的大方向不会发生偏差。

    从《课标》中的描述中也不难看出,在第二学段就要求学生能描述减法与加法的关系、除法与乘法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什么的一种关系呢?也就是一种逆运算的关系,从根上找,那就是在三四年级时,未能及时学透这种运算关系。就像最近遇到解方程的问题时,孩子们总是很迷茫,比如:¾x=20,搞不清楚应该是20÷¾,还是¾÷20,这就是很明显的没有搞清楚这种逆运算的关系。

    我目前想到的解决方法是通过对乘法的变式练习,逐步引导学生体会这种逆运算。另外就是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其真正明白“除法模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逆运算的一点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wed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