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

作者: 密斯特卢 | 来源:发表于2021-04-25 11:08 被阅读0次

    在老子的哲学中,无为思想,众所周知是占其思想的主题部分的,在《老子》一书中,“无为”一词一再出现了十几次,可见无为思想在老子心中是占着很大分量的。后人也多以“无为”一言以蔽知。

    “无为”一次从表面意义上理解是消极的不作为、不做事或没有任何行动。这种想法也是大多后人对老子及道家的一贯看法。在后人眼中,老子的无为是一种消极的出世的态度,尤其是与孔子的儒家的积极入世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失意之人读老子成为中国古代的一种默认的风尚。

    老子的“无为”思想所指的含义笔者认为:并不是要求什么都不做,也并不是一点不为,而应该是不能乱为,不能忘为,不能硬为,应该顺应事物的客观态势,尊重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合理、有效的作为。

    一. 无为是顺其自然的为。

    顺其自然,就是顺着事物的自然本性,以及所表现出来的自然规律。老子说:“道法自然》”自然史事物的本质本源,是事物之所以成为事物自身的根据。它是事物自我发展完善的全部内容。正是自然的存在和发展,才有了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在这里,自然和人为是相对立的,任何外在的人为力量都是对自然的破坏,都市与自然不相容的。强调顺其自然,就是让万物,包括人类社会发展而不去人为的干涉它,即使有所作用也不是主管地任意宰割它,而是通过对自然地认识,去辅助成全它。

    按照老子地本意,无为就是不要去做那些违反自然地事情。老子地无为针对不同地对象各有不同地内容和要求。对于当时动荡的社会来说,无为主要是要求统治者顺从民心,应以百姓的意愿出发,不要用繁苛的法令,繁重的徭役去干涉折腾人民。老子认为,正是统治阶级人为的过错,过度的干扰带来了社会昏暗和人民的灾难,只有让人民自由的生活,自然的发展,才是符合社会人心的。老子的结论是“我无为而民自化”。去掉耐性阿强加在人民头上的人为的要求和压制,无为而治。

    有人把老子顺其自然的为等同于不为,不动,这是错误的。“自然”是事物的本质、规律,顺其自然则包括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性体认,包括了对自然的自觉遵循和辅助,它是要为的,不是不为。老子说:“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这个不敢为的为正是那种只能给自然带来破坏的盲目的行动或消极的行动,这也正是老子所反对的为或有为,因而老子提出无为。这个辅万物之自然的辅则是那种顺应自然的行为,而这也正是老子所提倡的为或有为。所以老子又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既然无为的结果带来的是自然的流行大化,是万物的普遍发展,怎么能说是简单的不为呢?

    二. 无为是以静止制动的为

    司马迁曾说,李耳无为自化,清净自正.”这是对老子的扼要概括。清静与无为是合而为一的,无为的外在状态就是清静。老子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如果说并作包含着动的意思,那么归复便是静,正是在静的境界里再孕育储新的生命。赐即所谓的静曰复命。老子的这个认识与辨证唯物注意的动静观又相似性,即动静似相互贯通的。

    根据这个原理,老子主张人生应当“致虚极,宁静笃.”其意思似再人生处事的一切行为上都要保持一种清醒冷静的心态,不受其它外物干扰的自然状态。因为只有保持这种状态,才能对事物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从而控制和李勇事物。老子说:”清静为天下正。能做到清静,就可以成为天下认的榜样了。纵观历史上的成功者,哪一个不是因为其始终保持一个清静的心灵。相反,哪些失败者总是在关键时候犯了糊涂的。

    有人视老子的清静为端坐不动,心如死灰。这是一种误解。清静视一种功夫和境界,从根本上说,是对自然之道的自觉体认和把握,它表现为一种冷静的态度,临危不惧的勇气和无私无欲的胸怀,不为富贵所动,不为生死所动,孟子所推崇的大丈夫人格就是这样的认。它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只不过是一种隐形的,含蓄的积极作为。

    真正的“无为”就应该是为无为而无所为,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要达到“无为”的境界方能“清静”;只有“清静”才能归其“本位”;归了“本位”才有真正的“根”;有了“根”,才会立足于时代和环境,并能健康成长,才可以开花、结果。这里所说的“根”实际上就是老子所讲的“道”, d.她也就是天地的浩然之气。天地“无为”,而又“无所不为”即是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wesk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