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行走在乡间的大鼓艺人

行走在乡间的大鼓艺人

作者: 俗人趣谈文化 | 来源:发表于2018-04-27 22:52 被阅读0次

记忆里的说书人

大鼓艺人刘开春是花鼓之乡的凤阳县临淮关人。

在我还是七、八岁孩子的那代年,农村连个半导体收音机都没有,听的最多的一首歌《大海航行靠舵手》也只能从有线广播里听,而且县广播站的播放时间有限。

半导体当时是有钱人的标志

由此可以想到那个时候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跟物质匮乏没什么两样。一到冬季,闲下来的庄稼人,就卯足了劲等待外面的说书艺人进村说书。

按当時,进村说书的无外乎两类,一类是唱捶琴的,这多半是夫妻二人,一唱一和有板有眼,很能渲染气氛,时不时的两人来点荤的,逗的台下爷们起哄叫好。另一类就是唱大鼓的,仅一人一鼓一惊堂木两片铜制的板儿足矣。

也不知道从哪里叙起,刘开春成了我一个远房亲戚,正是这个原因,我们那一带都喜爱听他的大鼓。他有一米八的个头,长得很魁梧,六十多岁的人,那个时代就留着一寸的短发,洗梳得干净立整,很时髦很前卫。每到冬天,他总是身穿黑色呢子大褂,脚穿一双乌黑蹭亮宽头皮鞋,背着大鼓到我家落脚。

那年冬天,我家新盖的三间茴草房还未来及搬进去住,就雨雪封门。这样,新房刚好成了大鼓艺人刘开春的说书场。“大鼓一敲,钢板响,父老乡亲来听我把三打白骨精讲……”他右手“咚”、“咚”、“咚咚咚咚……”有节奏地敲打着大鼓,左手指缝间夹着两块月牙状的金属板儿举过头顶,两板在食指和中指手娴熟的操纵下,两头相互碰撞配合着大鼓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连我们这帮娃娃们都听得入了迷,何况大人们呢?我们最不愿意听他唱出的那句“且听下回分解”,但是,一到高潮处还是会唱出这句。

说书人的全部道具

他到我们那里,说过很多书,像《隋唐演义》、《岳飞传》、《水浒》等。据说,刘开春不识字,也没也他看过书,那怕他随身的包里能有一本他说唱的古书该多好啊!既然目不识丁,就不存在博览群书的可能,我始终不明白他怎么会唱那么多的书。又传他唱的《三打白骨精》是他从家到我们那里的路上,是一个初中生早读时他猫在隐蔽处偷听到的。只是一篇课文,经他添油加醋居然在我们那儿唱了五、六个场次,孙悟空的金箍棒还没有打到白骨精的身上。

可见,一个说书艺人有多么的神奇。大家都知道老刘说书加的水太多了,但是,人们还是乐意听他这种绘声绘色、妙趣横生的说唱形式。他也正好迎合了人常言的一句话:“说书的不兑水,听书的撅着嘴”。

刘开春老人已经不在人世几十年了,他的音容笑貌近来总是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于是,打开电脑敲击键盘,为一个民间艺人留下点文字。(图片:来自网络)

此文为看点(文化人小扬)原创内容,特此声明

相关文章

  • 行走在乡间的大鼓艺人

    记忆里的说书人 大鼓艺人刘开春是花鼓之乡的凤阳县临淮关人。 在我还是七、八岁孩子的那代年,农村连个半导体收音机都没...

  • 走在乡间

    走在乡间,走在心灵的故园,一切都是这样熟悉,一切都是这样温暖。 晨风悠悠地吹过,架上灿然开放的黄瓜花、丝瓜花随风起...

  • 走在乡间的路上

    长长窄窄乡间的路延伸到视线的尽头被矮矮的山坡藏住了, 几朵调皮活泼的白云在天空中嬉闹, 一大片呆立安静的绿色作物 ...

  • 走在乡间的路上

    走在乡间的路上 雨后,走在熟悉的乡间路上,偶尔来往的车辆,少有的行人。 雨水滴落的田间,湿润水绿。偶有坑坑洼洼的路...

  • 走在乡间的小路

    秋衣秋裤全身暖,秀发垂肩欲遮眼。 墙角蔓藤枝叶绿,乡间小路抬头见。

  • 走在乡间的小路

    三月的南方小镇如同世外桃源,芳草长堤、弯曲小路、悠长田垄。云茫茫,桥弯弯,让人恍然生出拂去往日尘埃的错觉,...

  • 走在乡间的小路

    每天最放松的姿态就是迈着流星的步伐约上三俩好友一起同行。 夜色深处 乡间的小路,两旁的路灯驻地静候来往闲散的人群与...

  • 走在乡间的小路

    今天早上妈妈跟我说我们要跟爸爸回爸爸的老家——南京。昨晚我和妈妈吵架了,今晨妈妈还说是我的不对,我气愤不已,...

  • 走在乡间的小路

    《走在乡间的小路》 走在乡间的小路, 秋风吹着树叶沙沙的响, 数不清的落叶, 就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 摇曳着优美的...

  • 走在乡间小道

    据说7月8号出霉,可是今天已经14号,这雨怎么还下个没完,再不出太阳人都要长霉了。 幸好早上没雨,我轻快地漫步在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走在乡间的大鼓艺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wfw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