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君子们是最了解什么是高尚的人,他们一生都在为扮演道德高尚的圣人费尽心力,只不过,演得再怎么像也不是真的,在那副貌似高尚的伪装下面隐藏着的那个龌龊的灵魂迟早要露出马脚。那颗充满贪嗔的心落满了尘埃,再怎么粉饰都改变不了它的底色。
夜戏散了场,钟楼传来低沉悠远的钟声,车夫们赶着马车,聚集在戏院门口,哒哒的马蹄声打破了巴黎夜晚的静谧,贵妇小姐们系得紧紧的腰封勾勒出她们纤细迷人的腰线,鲸骨撑起的华丽裙摆上的蕾丝花边细细簌簌,衣冠楚楚的绅士们纷纷从戏院出来,面上带着笑意,有些女士手里握着精巧的折扇,时不时展开缀着蕾丝的扇面遮住嘴角低声笑谈。
“您说说是不是够可笑的,那句台词是什么来着‘他就长了个王八脑袋,假使您的女儿再怎么谨守妇德,也挡不住他天生的王八命!’”一位女士轻笑着对女伴说道,用折扇挡住因这并不文雅的台词羞红的脸颊。
“您的记性可真好,不过不得不说,这部戏可真是精彩极了。您知道它是谁写的吗?”这是一位略微有些丰腴的女士,脸上贴着假痣,“是莫里哀,据说是一位贵族,不过他放弃了贵族的身份选择当一个戏子。”
“这可真是耸人听闻,他是一位贵族,可是他却从事这样一份并不光彩的工作。不过这出戏充分展示了他惊人的天赋与才华。”
读完莫里哀的《伪君子》,我总会想象类似的场景,十七世纪五六十年代莫里哀重返巴黎,在他自己的剧团里创作出了他的这部传世名作——《伪君子》。他放弃了贵族身份,在一个小戏院里,写剧本,演戏,贫困潦倒。
在十七世纪的法国,浪漫之都巴黎,或许是一个弥漫着咖啡与甜点浓香的下午,又或者是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剧团里,上演着一部令人笑到流泪的戏。时代的进步文明的更替,权柄的交接,在日月交替之间平淡又激烈的进行着。
《伪君子》这出戏中,莫里哀运用了大量的夸张和对比,他设置了许多情理之中却又意料之外的情节,这种情节充满夸张和对比,让人不禁捧腹大笑又饱含讽刺。在第一幕第四场戏中奥尔恭和女仆桃丽娜有这样一段对话:
奥尔恭:这两天一切都顺顺当当吗?都做了什么事?大家都平安?
桃丽娜:太太前天发了个烧,一直烧到天黑,头也直痛,想不到的那么痛。
奥尔恭:达尔丢夫呢?
桃丽娜:达尔丢夫吗?他的身体别提有多么好啦,又胖又肥,红光满面,嘴唇都红得发紫啦。
奥尔恭:真怪可怜的!
桃丽娜:到了晚上,太太心里一阵恶心,吃饭的时候任什么也吃不下去,头痛还是那么厉害。
奥尔恭:达尔丢夫呢?
桃丽娜:他是一个人吃的晚饭,坐在太太对面,很虔诚地吃了两只竹鸡,外带半只切成细末的羊腿。
奥尔恭:真怪可怜的!
……
在塑造达尔丢夫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莫里哀并没有太多的直接描写,他借奥尔恭之口描绘出一个无比虔诚的教徒,
“哎!倘若你知道我是怎样遇见的他,你也会像我这样地爱他;的。每天他都到教堂来,和颜悦色地禁挨着我,双膝着地跪在我前面;他向天祷告时那种热诚的样子引得整个教堂的人都把目光集中在他身上;他一会儿长叹,一会儿闭目沉思,时时刻刻毕恭毕敬地用嘴吻着地,每次当我走出教堂,他必抢着走在我前面,为的是到门口把圣水递给我……竟然到了这个地步,就是有一天他祷告的时候捉住了一个跳蚤,事后还埋怨自己不该生那么大的气竟把它捏死。”
达尔丢夫卖力而夸张地在奥尔恭面前卖弄表演,时间久了,他的虚伪面皮已经深深的融入骨血中了,不论多么无耻的念头和意图,他总能用一副圣人的口吻把这些肮脏的思想装饰得道貌岸然。他看见穿裙子的桃丽娜,便扔给她一块手帕,让她把前胸遮起来,理由是看了这种东西灵魂就会受伤,会引起不洁的念头!达尔丢夫觊觎奥尔恭的妻子,多次找机会勾引欧米尔,欧米尔对他说他的心应该奉献给了上帝,可是达尔丢夫去说从上帝身上反映过来的美,本来就该在女人身上发着异彩,把自己好色说成是对上帝之美的热爱,这个把无耻之精神发挥到极致的家伙,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啊!
作为一部杰出的喜剧,《伪君子》中的语言十分出彩,充满智慧的尖锐讽刺让人忍俊不禁。当达尔丢夫让桃丽娜把胸口遮起来时,桃丽娜却对他说,“我当然不知道你心里存着什么念头,不过我,我可不这么容易动心,你从头到脚一丝不挂,你那张皮也动不了我的心。”想象一下,当桃丽娜此话一出,看着台上那个大肚腩秃顶的伪君子,台下的那些观众们笑声大约又要掀翻戏院的屋顶了吧。
达尔丢夫人前人后两张脸,一面装得高尚纯洁,转过身就贪婪好色恶毒。这种表里不一的臧否关系,使这个人物身上充满讽刺意味。莫里哀讽刺的仅仅是一个教徒吗?显然他意不在此,达尔丢夫是表面虔诚高尚内心贪婪低劣的神职人员和教徒的缩影,在他身上折射了整个教会。最后达尔丢夫原形毕露,在把奥尔恭逼上绝境的那一刻,王爷的侍卫官来了,带来了王爷的旨意,他赦免了奥尔恭之前的罪责,把达尔丢夫关进了监狱。虽然这位亲王在整出戏中没有露脸,但是他承担了最重要的任务,让恶人得到应有的惩罚。而实际上亲王只是冰山的一角,他象征着皇室和王权。莫里哀的这出戏道出了他的政治立场,同时也因为他对王权的支持才使得这出戏在巴黎能够上演。《伪君子》这部戏表明了莫里哀的政治立场。通过这出戏剧,我们可以对当时十七世纪法国教会内部腐败,王权和教会之间矛盾不断激化的社会现实有所了解。
作为古典主义戏剧代表作,《伪君子》严格遵守‘三一律’。在一天之内一个地点使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揭露达尔丢夫的伪君子面目。这样严格的规则之下,莫里哀的《伪君子》情节紧凑高潮迭起,主题鲜明。不断迭出的戏剧冲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爆发。短小精悍内容丰富,这样密集紧凑的情节如同不断起伏的海浪,一个浪头比一个浪头高。这就是戏剧,带着极强的感染力,像一块巨大的磁铁,牢牢吸引着观众的心神情绪,引诱着观众们投入情感、阅历、想象,最后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它是一场从感官到精神的盛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