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无意中路过一家西西弗书店,然后溜进去逛了一下,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值得买的好书,但逛了一圈之后,发现竟然没有一本值得买的书!我当时就觉得进来逛书店是一件特别浪费时间的事情,因为再一次印证了,不是什么书都值得读的!
我对于逛书店的恐惧,主要是来源于我选择了一本书之后,将会要付出将近10个多小时的阅读时间(如果是有事情中间断断续续的看,也需要花一星期的时间来阅读它),另外还需要付出比电子书店贵将近三倍的价格。
如果说让我仅仅付出金钱,买到一本有价值的书,我觉得非常值得,因为不仅能够升级自己的大脑,让自己变得更聪明,几乎是用购买纸张的成本价格,买到一本书,是非常划算的事情!
我认为现在的书籍真的是非常便宜,除非是滥竽充数的垃圾书籍,里面内容观点错误,逻辑混乱等......
以及一些“剽窃犯”抄袭别人的内容出版的书籍,这种作者非常可恶,鼓励大家买剽窃书籍,在我的观念里面,就跟买盗版没有区别,一个习惯买盗版书籍的人,是不尊重一个知识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假如有一天,自己有幸也出版了书籍,发现大家都不愿意为你的劳动成果付费的时候,是不是非常悲哀呢!所以,我们应该杜绝盗版和剽窃作品,我始终相信,这个世界是有生命的,你怎么样对待它,它也会怎么样对待你!
而事实上,“剽窃犯”一般都擅长营销,让人觉得他们的作品非常有价值,不知不觉中,就有可能被他们包装起来的作品欺骗了。假如说,不小心读到了“剽窃犯”的作品,还拜倒在他的笔下,不知道是读者的悲哀,还是原创者的悲哀,总之,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
"剽窃犯”不仅赚了读者的钱,还欺骗了信任他的读者,我觉得是出版行业的悲哀!
作为一个有多年阅读经验的人来说,看过了市面上太多的畅销书,畅销书里面,是“剽窃犯”作品的重灾区,很多畅销书不过是把一本好书,打乱之后,重新洗白之后再出版,出版社当然是没有尽到把关的责任,出版泛滥的时代,我们稍微不注意,就有可能出卖自己的钱包和时间,最宝贵的当然还有自己的注意力......
仔细想了想,我逛书店的恐惧,是担心自己不小心出卖了注意力。书店有那么多书,而且还不断的有新书上线、供应,花了钱买了一本书事小,如果读完发现是本垃圾,浪费了我们最宝贵的注意力事大。这些经验是在阅书“无数”(没有统计具体读过多少本书)之后才会有的感受,如果少读一本垃圾书,就可以用读这本“垃圾书”的时间,来读一本好书,我们收获的知识是无价的,特别是时间是不可逆的,我们的时间有限,好书无限,用读好书的时间,读了一本垃圾书,对我们生命的伤害是不可逆的!
网上流传一个笑话,特别符合现在的语境:
“自己约的炮,含泪都要含泪打完”,就是这样的心境!
就好比服务员上错菜,筷子都下了,想吃不想吃的你总得结账吧!
如果是一个尊重自己时间和金钱的人,就应该花注意力把自己购买的书读完,即使这本书是一本垃圾,你也应该读完它,而不是想着经济学里面的“沉没成本”,知道了“沉没成本”也没有用,你没有读完它之前,你是根本就不知道这本书是不是垃圾呢?所以,最好的方式是读完它,读完它之后发现,这是一本垃圾书,你在买书之前,就明白了筛选书籍的重要性了,不会再被书店用心的装饰和书皮上面好看的“广告”忽悠了,成为一个会选书的人,避免垃圾内容进入你的大脑,就是在保护我们的大脑!
我们从小时候,就开始被家长和学校教育,要爱护个人的卫生,但我们似乎从来都没有被教育,应该爱护我们的“大脑卫生”,这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
我们不仅要爱护身体的卫生,我们还要爱护“大脑卫生”,爱护身体卫生是保护我们身体健康的基础,爱护“大脑卫生”是爱护我们精神世界健康的基础!而且“爱护大脑”这件事情,任何人我们都指望不上,只能够靠自己呢!
如果没有筛选书籍的习惯,我们就相当于,不爱护“大脑卫生”。
我们知道,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细菌、病毒、流行疾病,稍微不注意我们就有可能被细菌、病毒、流行病毒感染,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健康;出版界也有各种各种的盗版、剽窃、逻辑错误的书籍,看这样的书,就相当于污染大脑,这样的伤害,我们承受不起!相比如损失了买书的钱、损失了看书的时间,浪费了阅读的注意力之外,我们还污染了“大脑卫生”,这后果是无法想象的!
所以,现在回头来看,我逛书店的恐惧感,是能够理解的!“有毒”的书那么多,稍微一不留神,就有可能买回去一本,买回去还不好意思不读完,读完之后发现是一本垃圾书,那种心情是何等无赖?只有有过多次这种买垃圾书的经历,才会总结出经验。进而,才能体会到一个人杜绝买垃圾书的强烈感受吧!
“有毒”的书并没有错,犯错的只可能是我们自己。任何书都是有价值的,只不过在出版泛滥的时代,各种各样的出版社,出版的书籍实在是太多,如果不能够筛选对自己有价值的书籍,那么我们就会在这个时代被“淹没”。淹没在别人推荐的书单里面,就好像生活在别人价值观里面,而对于是非曲直没有自己的观点,活在别人帮你“建造”的围城里面多么可怕?对于归宿感和认同感盲目的追求,以至于活成了别人期待的样子!
我们阅读的过程,不就是看别人的思维观点表达和辩证的过程,至于作者的观点是不是有道理,我们自然有自己的看法,但由于每个人的认知水平不同,对于观点的评判标准也是不同的,造成的差异也会不同,因此,我们也没有一个筛选书籍的统一标准!
不过,我在阅读李笑来的书籍过程中,学习了一个筛选书籍的方法论,其实很简单,我觉得非常有参考价值,就在这里把它分享出来。
李笑来选书方法论:选择重版次数、印次次数越多的书籍!(重版:多次出版,印次:印刷次数。)
选书,某个层面上来说,也是一种能力。随着阅读数量的增加,我们选书的能力也会得到增强,而我在李笑来基础上面,也延伸了一点选书的方法论!
我们平时在看电影的时候,有个习惯,喜欢在购票网站上面,看看电影的评分级别,如果是级别越高,我们选择的意愿就会越大。我选书的灵感也是如此,我们可以在豆瓣读书上面,看看你要买的书籍评分,让大家来帮你选书,这样更能够保证我们要选择书籍的质量!
如果,豆瓣读书上面,还没有我们要买的书籍评价,那么我们可以试着根据自己的需求购买,不买对自己没有用的书!这个方法及其简单,无论多么经典的书籍,多么重要的人物推荐过的书单,但是现阶段,你需要做什么事情,而需要阅读这方面的书籍,就买这方面对自己有用的书就可以了,其他任何书籍对你没有用,就不要考虑了吧!
总结起来,我的选书方法论更简单:
重版、印次越多越好;
豆瓣读书评分高的书籍;
对自己有用的书!
其实,有了选书方法论之后,再去逛书店就不会被书店眼花缭乱的布置和广告影响,只买符合自己方法论的书籍,如果到了书店还不知道要买什么书籍读的人,往往就跟没有目的的逛街一样,还不如不买呢?把省下来的时间,把之前买过的好书多读几遍更有意义,这样不仅省钱,还能够读出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呢!好书从来就是要多读几遍的,重复,也是一切学习的关键!
即使是升级了自己的选书方法之后,不免也会买到一些垃圾书,但既然买都买了,我的建议是含着泪也要看完!说不定,到时候这本书的某一个观点给你带来了启发,也是非常有价值的事情。经济学里面的“沉没成本”在选书上面不适用,有时候我们以为现在没有用的知识,在未来的某个时候,也许就会有价值呢!
学习知识的过程,不就是在自己的大脑皮层里面建立新的神经元突触,当一个人的大脑里面建立了更多的神经元突触之后,产生连接的神经元突触就有可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也许,这些惊喜,就是我们所说的,一个知识丰富的人,创造力越强的道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