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冬,已然临近期末,再过两天就要考试放假了。我坐在电脑前,构思着孩子们的寒假阅读。
微信里,芯怡妈妈发来文字说她女儿想给我一本书看,原因是小姑娘觉得老师每天批改作业太辛苦了。末了,芯怡妈妈一个掩面而笑的表情。
隔着屏幕,我也笑了。发自内心的。我是一个易于感动的人,但每每最为欣慰与快乐的,莫过于看到或听到孩子们与书之间的事。
一个七八岁的孩子,竟想着要用一本书去告慰老师的辛劳,还有什么比这更难能可贵的呢?
回想四个月前,他们初次迈进学校,走进教室,一脸的懵懂与可爱。我问他们每天在家看电视吗?刷刷举手。我又问每天在家看书吗?稀稀拉拉。我再问:爸爸妈妈睡觉前给你们讲故事吗?先是无人回答,然后又是各种回答……
于是,从往刚刚建起来的班级群里发送绘本ppt及语音成了我每天下班后的重要工作。我也由此启动了自己的班级阅读计划。如果要问为何出发,我会说这是一位语文老师的使命与天职。如果要问目的地在哪,我会说世界那么大,让书籍带着我们抵达。
十天之后,绘本朗读发送完毕。很多孩子仍然翘首以待,睡前没听、没看故事,难以入眠啦。我接着开始发送《爱丽丝梦游仙境》故事音频,只能听,没得看。就让他们睁着眼睛想象吧。
与此同时,在班里我也开始了每天上午大课间时分的绘本共读。打开电脑里的绘本幻灯,一页页地播放。很多孩子还不认识字,我就让他们看着图片猜,然后我再讲。又或者让部分认识字的孩子起来大声念。果然,个个都是兴趣盎然,无比投入。要是哪一天没开电脑,就会有人过来提醒:老师,你今天还没给我们讲故事呢!
再后来,在朋友的推介下,我购买了一百本纸质绘本。先是每位同学送了一本,各自带回家看,看完了又带来学校同桌、同学间互相交换着看。交换活动持续到第二个月的时候,我发现,他们每天带来的书已不再仅仅只是我发的那本薄薄的绘本。而是更大、更厚的图画书了。
有的是寓言故事,有的是神话故事,也有的是精装绘本,还有的是当下正流行的儿童读物。他们已经开始自行买书、读书、换书了。
放假啦!换书这一良好局势的背后定然也有着他们父母自身意识的觉醒与转变。大家都感觉到了阅读中的美妙,大家都闻到了书卷里散发着的芬芳。
而我,也把书作为了对他们最好的奖赏。作为语文学习的终极奖励,一学期来。他们用自己在课堂里获得的表扬信从我这里一共兑换了40本书。有36位同学兑换了《昆虫记》各一本,1位同学兑换了《洋葱头历险记》一本,3位同学兑换了《老鼠记者》系列之①②③三本。
当我把《老鼠记者》奖给胡嵩岳同学的时候,曹俊楚同学第一个抱着它在教室里奔跑:“胡嵩岳借给我的哦,谁要和我一起看《老鼠记者》?”兴奋的脸庞上,笑容溢满。
当我在讲台上说老师已经为你们买好了下学期要看的课外书,等过完年来学校时就发给大家。一向安静、不说话的廖欣雅兴奋起来“噢!买新书咯!”隐藏不住的欢欣雀跃从眉眼、嘴角都露了出来。
当期末考试结束,我宣布每个人可以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课外书拿出来进行交换时,不等我做具体安排,他们就已经行动起来。不少人说“老师,我们都换好了!”问为什么要选择和这个人换?他们七嘴八舌,都有自己的缘由。
周晋轩更是抱着自己一本自然还是科技的《大揭秘》缓缓走过来一本正经道:“老师,我要找自己喜欢的人换书。”我笑了,我懂。他在寻找知音,他在寻找志同道者,他在寻找和他一样喜欢这本书的同学。“快去吧!去找你喜欢的人吧。”我真担心他动作慢了,被人抢了先。
春华秋实,寒来暑往。四个月的时光,他们真的在成长。他们有了自己的主见、想法和判断。他们都很爱惜自己的书,也希望自己的书同样被别人珍惜对待。
“有人放假要看电视的吗?”记得有一次,我这样问道。然,他们似乎怔住了,啥,电视?好一副莫名其妙的神情。难道以为我在故意套他们吗?我又一次被他们逗笑。“不看!”一会之后,是异口同声的回答。“那,老师可就要求你们看手机了哦,寒假里,大家可以每天看爸爸妈妈手机里的樊登小读者!多听好书!”
“耶!”教室里一片欢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