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老子”与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的关系?

“老子”与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的关系?

作者: 栖霞岭 | 来源:发表于2022-11-12 20:18 被阅读0次

   

        太卷了,真是太卷了,人类何处不在卷?

        小侄儿小学,三年级数学,考了96分,我觉得“孺子可教”,可进一步了解,本班同学100分的有二十多个,99分的有三十几个,全班就50多个人,我顿时愕然!

        小侄女上初中,有同学托福雅思的成绩还不错,上课直接跟英语老师飙英语,给原本自信满满的小侄女直接来的是降纬打击!

        老婆学校招人,结果一看简历,靠都是985双一流的研究生,博士。

        社会上的“卷气”太重,昨晚睡不着,于是在深夜点开了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电影不错,剪辑流畅,有点搞笑,但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是谈到了“卷”,谈到了如何应对“卷”的问题。

      印度一流的大学,同样是千金万马过独木桥,能够进学校的都是应试高手,但是他们的人生轨迹都是被设定好的,那就是进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娶个漂亮媳妇,买栋大别墅,如此循环往复而已!

        这让我想起当年一位记者采访西部的一个放羊娃人生的追求时,放羊娃的人生追求是“放羊卖钱,有钱盖房子,盖房子后娶媳妇,娶媳妇后生娃,生娃之后娃再放羊,再……”如此循环往复而已!

        人似乎都是这样,为了一个位置,拼命的竞争,为了哪个有限的资源,有的按照规则来,有的插队不按规则来,“卷”无不用其极!

        而电影的主人翁蓝切的高分入学却不是题海战术加奥数班“鸡娃”的结果,他的高分是爱好,是居于对机械工程领域的兴趣与爱好,以至于蓝切能专注于该领域,并痴迷其中,结果就是蓝切取得了成就。

        归根到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就是一个人能孜孜不倦行动的原动力,原动力并非压力,而人们之所以用“卷”这个词来形容无意义的内耗,却是折射出人们对有意义,有价值的渴求。

        说到这里,就要请我们古老的哲学家“老子”出场了,老子处于“周朝”崩溃之末,春秋战乱之初。时代的背景就是“礼坏乐崩”之际,他提出的观点就是“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此话怎么理解呢,我觉得此话为不争之争,争的是什么,争的是别人没有的。电影的主人翁蓝切没有刻意的去争第一,而是潜心他的专业,最后拥有各人拥有四百多项专利,成为各大猎头追逐的对象,而那些追逐名利的同学,虽然也财色双收,但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也不得不拜倒在蓝切石榴裙下,这难道不是电影主人翁蓝切所展示的不争之争吗?

        写在最后的话,社会是残酷的,在这个社会生存,不但要竞争,而且还需要有不争之争的本事。

        现在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要创造财富不仅仅要有知识,而且还要能利用知识创造财富,而知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表现为独特性。这就是说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会有一千个不通的哈姆雷特,这就为每一个人的创造提供了基础;另外知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残缺的,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这就意味着,每个人都没有必要一样,人与人之间都可以互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没有必要做无意义的内耗;最后知识与人的结合只能形容为灵魂绑定,这就是所谓到了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境界了。

        在这个新时代的背景之下,知识的价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体现,现在想起老子的话,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无不倍感鼓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与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的关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wmf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