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古老的回声之《离骚》——— 一个在自我意识中痛苦挣扎的屈原

【古老的回声之《离骚》——— 一个在自我意识中痛苦挣扎的屈原

作者: 苔花如米筱 | 来源:发表于2024-02-03 23:06 被阅读0次

            自我意识痛苦挣扎中的屈原

      在王教授看来,屈原是一个真正的把自己看作是与国家共存亡的利益共同体,他对国家的热爱并不等同于儒家文化中的伦理道德,而是出于他自身与楚国之间深厚的互渗关系,所以才使他与楚国建立了牢不可破的联系。

          他把楚国的兴衰与自身的生死存亡捆绑在了一起,所以才会在楚国灭亡时投水自尽。王教授深刻解剖了传统儒家忠君爱国思想与屈原的爱国主义之间的本质区别,前者爱国就像雷锋做好事,属于道德观念的层面,而后者就像母亲心疼受苦的孩子,是出于情感本能的层面,两种情感就高下可见了。

          屈原认为自己内质很美,同时极度追求美和自由,可这种追求美的方式却遭受到别人的攻击和污蔑。原因在于屈原与世俗的审美标准不同。人性就是如此,见别人有异于常规或者有比自己优秀的地方,一定要联系到不光彩、不正当的方面去理解,人言可畏的事情不仅在历史上经常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也时有发生。

        从这一点上来讲,屈原是一个勇于追求美和自由的人,但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是不可能为人所理解接受的。儒家文化要求人存天理、灭人欲,但这却是极其不符合人的发展规律的,社会之所以能够发展,就要得益于人的“不满足”,因为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人类的文明才得以发展。而屈原的做法并没有错,错的只是那个时代而已。

          王教授谈到,屈原思考了社会庸俗势力的心理基础就是嫉妒。嫉妒是人性中一种普遍存在的弱点,它恰恰是由于整个社会文化对个体意识的压抑造成的。当人在社会文化的压抑下某种愿望得不到实现的时候,他的感情是通过消灭别人实现这种愿望的可能性而进行宣泄的。这就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敌对心理,并由这种敌对心理维持着现行的社会原则。嫉妒是一头魔鬼,它会把人性中最丑恶的一面揭露出来,摧毁人的心智,把人变成魔鬼。嫉妒更是一把双刃剑,不仅被嫉妒的人会被这把利刃所伤,嫉妒别人的人也会被刺伤,所谓伤人一千,自损八百。

          中国学者在分析文学作品时,总是要站在政 治层面,分析出一个正统的、官方的结论出来。这一点我们从小学教材中就可以看出端倪,不管是什么样的文章,都要搞出一篇“中心思想”出来,好像没有了这“中心”就不配称得上一篇好文章。古诗词的教学更是重灾区,不管诗人写诗时的真正同意是什么,教参上总要弄出一个符合主旋律的“中心思想”出来,好像脱离了主旋律,这首诗就不该被选编进教材一样。

        王教授对《离骚》的分析,对屈原的解读,就是要把屈原从世代文人的误解中解放出来,还原出一个作为自然人的屈原,一个在自我意识中不断挣扎的屈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老的回声之《离骚》——— 一个在自我意识中痛苦挣扎的屈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wnx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