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海武(边缘)

不再是那个风中奔跑的毛头小伙,也不再是那个苦苦挣扎中的油腻大叔,喜欢退回到内心里,在不停行走跋涉中疏离妄念,在荒山野谷里独享片刻清宁。七年的时间不长不短,仿佛身处深邃的时间隧道奔往透着亮光洞口的赶脚人。
莽莽乌山,群山如聚。纵横交错的深谷沟壑,似扎在群峰皱褶深处的针脚,或隐或现,不问出处,不问西东。
蜿蜒十几公里的山门峡谷,宛若利刃刻下的粗旷线条,将层层递进的连绵群山一分为二,如此荒寂幽深,恍如隔世。

从半山腰盘山公路一侧的小缺口,可直入山门峡谷中段。临谷边缘荆棘丛生,谷坡上苍翠的树林晃幻着阴郁,一条略加修葺的林间小径直通谷底。像高亢激越的交响乐的间奏,一路恣肆逼仄的山门峡谷在此兀然变得温驯轻漫。隔绝空旷的山谷里,视线所及无不是诗情画意般的景致,一切都是那么恰到好处,一切都是那么天然成趣。
这片山谷便是资深驴友精挑细选出来的“坐山”落脚点,也是我屏蔽身外嘈杂的精神桃园。人在世间烟火久了,需要跳脱,需要清空,山水便是清空的引子。
山谷四周的荆棘杂草已被清理干净,遍布谷里的山竹、山茶、杜鹃、枫树以及杨梅、板栗、密花树、松树……显得更加神清气爽。而袅娜在林地上、石缝里或匍匐在溪水边的桃金娘、黄枝、山菊、石橄榄、马缨丹、竹叶兰、玫瑰毛兰、菖蒲……也一一露出真容,曼妙多姿。不同时节,不同野果挂满枝头,伸手就来,张口就有;不同时节,不同野花没心没肺地开着,野趣横生。

相比大自然野性十足的美,那些人工景观简直似风尘女子,不值一名。
简易搭盖的临水棚屋,粗朴原始。几棵长在溪流边的板栗树,舒朗有致,粗壮的树干恰好成了棚屋的天然立柱。屋内除了桌椅、沙发外,还存放着一些生活用具。棚屋外的林下空地开垦出几畦菜园,菜园上架着长长的瓜棚。
黑陶说,自然壮且美,但是相对人的生存而言,自然又是如此酷与烈。然而,因为有了棚屋、菜园和瓜棚的点缀,荒芜的山谷由此多了一种烟火气般的踏实,活脱脱的一幅清幽山居图。
山雨说来就来,时而淅淅沥沥,如烟似雾,此刻远山如黛,近树含羞,满眼尽是水墨写意画翠屏;时而雨点敲打着雨点,接着倾盆而下,刹那间,天地一片扑朔迷离。
茫茫荒谷,半山听雨,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是浓得化不开的思绪交会与碰撞。我忽而被雨声吞噬,寂寞地看着自己孤独的影子——曾经历现世彻骨的冷雨,却找不到凭依的扁舟。我忽而被雨声带到很远,远到没有尽头,像一只悠然穿行的雨燕,穿过厚重的秦砖汉瓦,穿过散发芬芳的唐诗宋词。

沿着棚屋门前几块天然的台阶式的溪石进入溪流,“清泉石上流”的诗句便向你走来。
淙淙溪流以平石为底缓缓地流淌,溪水清冽剔透,从四方八方冲刷而来的鹅卵石堆积在水边。溪流中,滚石错落,苔藓纷披,变幻出一种空间视觉的美感。而远处不绝如缕的流瀑幽鸣,像千年不变的诵经之声。
顺流而下,不远处的大大小小乱石,层层叠叠,如一堆空酒瓶。溪水踉跄着醉步,穿石扬长而去。

溯流而上,横着一个拦坝形成的积水潭。狭长的积水潭齐胸深,两旁繁茂的大树欹侧生姿,树上依依垂拂的绿松罗,犹如吹动的风幡。日光从浓绿交叠的枝杈筛下斑驳的碎影,潭水闪耀着如翡翠般的光泽。从积水潭往里望,溪流逶迤而上,是望不到尽头的幽深,仿佛通向虚无的化境。
盛夏时节,喜欢躺平在积水潭的一块木板上随波漂浮,十分清,十分淡,仿佛心超物外,顿生“大抵浮生若梦,姑且此处销魂”的苟且——浮游于世,需要有一点高于日常的微光来消解日常的平庸和琐碎,让人不致无趣与迷失。

更多的时候,我却是在溪流中静静地度过。周作人说:“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此言不虚。
溪流正中,一块平面的天然方石成了水中之桌。石桌前后两端各横跨着几根长木,长木上铺着木板。朝着溪流散开的浓密枝叶,就像搭在石桌上的天然凉棚。人坐木板上,底下有凸出水面的浮石可当脚蹬,也可直接把双脚泡在汩汩而流的溪水中。几棵密花树和杨梅树斜斜地长在溪沿上,颇具“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之妙。

我经常来溪谷里石桌旁喝茶静坐,一眼禅意,无言相安——做不到无欲,就圈养起自己的内心。荒谷、清泉、幽鸣、山花、树影、落叶、山青卷白云……是触手可及的空无,也是逍遥无限。偶尔也带上一本书,随意地翻翻合合,心似乎走得比时间慢。倦了困了,躺在溪流边的吊床上,任凭外面风雨再大,照样把鼾声打得震天响。

有时三五驴友围坐在石桌旁,吃茶聊天,饮酒作乐,似一群江湖散仙,不知人间忧欢。
泡茶的水是特意从谷坡石缝里用竹管接下来的山泉水,泥炉烧炭煮水。啤酒冰在脚底下的溪流中,小小的溪鱼在脚踝边游来游去。当身旁的土灶冒起炊烟,肉菜香夹杂着野花和绿植的清芬便扑鼻而来,弥漫山谷。假如时间能够穿越,悠然的陶渊明说不定也会从南山匆匆赶来,你一杯来,我一杯去,喝得山花都醉了……

夕阳欲沉未沉,把山谷映照得格外绚烂。不到半个时辰,夜气上来了,雾气上来了,月也上来了,弯弯的一轮清月,羞答答地挂在山谷远山。空谷静寂,不如归去。
大牛人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渺小如我,“山月不知心底事”。遥望远山,月夜下的空谷会是一种怎样的动人心魄的景象呢?我举起斟满空谷月色的酒杯,寸寸饮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