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识
因为在相同的群,所以先知道W的名字。
因为组织活动,所以互加好友,通讯录又多一个名额。
一年过去,中间两三次冒出来个别信息,就好像街头碰到刻意打个招呼,讲礼貌配合着演戏,然后毫无反应,马不停蹄继续赶路。
小世界的二度关系,以及网络的连接,让有些名字被知道,身影感觉好像不远,又总是没出现。
初识
又一年,同事组织打羽毛球,发朋友圈,W评论。
然后回复,「有空可以一起活动,一直想认识呢。」
「然后呢?」
「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先撩妹。」
……
一天,两天,三天,W帮忙跟帖报名去一起打羽毛球。
打羽毛球,又去冒充下吧,假装好学也行。
坐过站,折回来,发信息,到得晚,转一转,不知谁,转一转,像是谁,打招呼确认,是第一次见面认识。
打完球去聚餐,一路嘻嘻哈哈,像是新年沉寂后的放松。
未见的欢喜不如相见的平淡,交谈里热情疏离就知道期待的模样。
不见光,不知见光死。
去见光,去寻明与亮。
骚动
介绍,推荐,牵线,T先生热心撮合,其实跟W已经认识。
好像是应该主动点,于是在3月邀请W一起活动,被婉拒。
到4月又发出邀请,并没有回复。
然后想邀请,也觉得似乎已无必要。
看到W组织游泳活动,于是咨询活动,新的一个星期又转发活动,又多产生一点交流,多知道一点喜好。
去玩
在5月,咨询W游泳活动的时候,W直接问「游不游?」
「游。」
然后W帮忙跟帖报名。
该带些什么东西,要如何缴费,跟平常游泳一样。
第一次去天河游泳馆,下错地铁站,走过去;不熟悉游泳馆售票处,把整个馆转一圈才找到,所幸提前出发得早,没有迟到。
又加入一个新的群,游泳群。
游完泳,去吃东西。
聊到公众号,W上个月开通公众号,正是热情炽热勤奋更新的时候,刚好自己也懂一点,能够说点东西。
公众号为什么没有留言功能。
邀请开通秀米编辑器账户。
公众号素材哪里找。
那篇帮忙写的短文,最后还是自己写的,图文并茂的形式,好很多。
个把星期,两三次游泳。
组织绿豆饼DIY活动,邀请W一起,发朋友圈,啊呀,同框。
W发来广州市民徒步日广州户外运动节徒步活动链接,让选择一个合适的帮忙一起报名,衣服的尺寸、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
毫无预兆,5月的活动有点频繁:
「游不游?」
「今晚游泳不?」
「周六下午2点,走起,去做绿豆饼?」
「徒步已报名。」
「今晚想去游泳。」
「去体育中心游,还是五山游?」
「明晚游泳不?」
……
在5月份,19号前,W主动约游泳五六次,主动约W去做绿豆饼,晚安早晨也多是W先发。
5月20日,是徒步活动日,六点半起床去坐地铁,实在不容易,睡不足累啊。
于是,从龙洞地铁站打车去渔东路,找徒步出发点签到领取物资。
在出发的时候碰到一队驴友,有西瓜吃,于是加入队伍。热热闹闹,边走边聊,走山路,看风景,说生活……
徒步过程中,W每次发朋友圈,叮嘱不要同时发,不要点赞,说很快就会撤的。不在朋友圈露面,不想让朋友圈的共同好友看到一起活动的蛛丝马迹吧。
徒步完全身劳累,打车去做足疗,足疗后一起去吃东西,把W送到校门口,在路边的花店买一朵玫瑰送给W。
活动、放松、吃饭,一整天下来,虽不理想,在特殊的日子,也应该有所表示,所以,最美的花送给最美的W。
W说,「到家发个信息哈。」依然是某些失望里的慰藉。
想为W的新发型点赞,会不会让出现在朋友圈呢?于是发信息过去,「不用点,会删掉的。」又是感动后的失望。
5月21日,W又发来6.17父亲节徒步活动的报名链接,考虑参加,只是时日尚远,暂且不论。
5月23日,W发来『5月26日公益徒步•海心沙公园「健走未来」』活动报名链接,并且W已报名。于是,跟上报名。
「明晚一起去游泳。」因为W去佛山出差没能游成。
「周日的票给学生了,不去时尚展了。」大概就是原来预设的位置现在取消了吧。
「今晚想去游泳。」「不游了,你去吧。」想玩不想玩的纠结,渐行渐远的拒绝已看得出来。
5月26日,「健走未来」徒步后一起去吃东西,W请客的,然后又去足疗,W又说请客。发展到此时,局势已经很明显,心里懂,只是觉得仍然要维持礼节,不改初衷,所以没有让W请客。
于是,知道前方的路已是歧路。
疏离及靠近
5月份,在5月26日之前,游泳或徒步,大多都是W主动邀约的,当然也有主动邀约W,像做绿豆饼活动。靠近不是一方的事情,在所有的主动里,比回应更好的,是报以主动。
5月份,在5月26日之前,晚安早晨到家发信息大多都是W先发的,那是一种主动关怀,是主动靠近的信号。
5月份,在5月26日之前,W偶尔会主动发些生活工作的状态,发给W的信息,大多也能得到较积极的响应,那是一种意愿,是愿意接受靠近的信号。
5月26日之后,晚安早晨都是自己主动发的,有时候,要用晚安早晨四个字才能换来一个早字,所以知道,在一个靠近和远离的模糊场景里,自己已被冷落。
5月26日之后,W没有再发出活动邀约,而发给W的活动邀约也都被婉拒,所以知道,在一个靠近和远离的模糊场景里,自己已被放弃。
5月份,在5月26日之前,W不会再说工作生活的信息,发给W的信息,也是简明扼要的答复或不答复,总有一种不想说话又得维持礼貌的无奈,所以知道,在一个靠近和远离的模糊场景里,自己已被隔绝。
来不及道别,还要一厢情愿。
那是一方在疏离,一方还在想着靠近。
「其实我还是想小姐姐带我浪啊。」
然后做的事情,说的话语,都有点自弹自唱自说自话。
知道吗,就在短短的一个多星期里,聊不到天,想知道W的动态就去查看她的朋友圈,更多的,只能去几个W同在的群里查看群聊信息,在每一个群里搜索跟W相关的聊天内容,以此来获得W的动态信息。
6月3日,看到W在群里说想去看电影,发帖组织看电影,于是发信息问W有空一起去看电影么,得到的答复是「不去了,你去吧。」最后一次认证,确实已经不会再花费时间精力。
终于,也跟W说出一直想说的话,「其实,想一直跟小姐姐,想一直被小姐姐带着玩,只是好好像已经不能了。希望小姐姐的感受是舒适的,所以在尽量希望自己不做出让小姐姐感觉不舒服的事情。」「彼此之间的距离,近或者远,只是符不符合彼此的期待,不符合小姐姐的期待,我觉得很遗憾。」
于是知道小姐姐看重的,「第一舒服,第二相互吸引,第三相互成长。」
放下
自6月3日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后,已经能更好的摆正自己的位置跟W相处,不发信息,不惊不扰,在还想念的时候,就默默地关注。
6月8日,一起参加聚餐活动,回到家发信息问W的到家,报晚安。
6月13日,做梦梦到W,发信息跟她说了。
6月14日,一起游泳,然后提前离去,因为还有个活动要参加,发信息说明刚才那个女生是碰巧遇到的。
6月18日,端午节,节日问候,「小姐姐一天不吹水,都看不到小姐姐的动态啊。」
看到W频繁换微信头像,就跟W说,「最近状态变化很显著啊,头像换得比较频繁,说明小姐姐在思考比较多,却也有点惘然迷茫或担忧,且浅薄的解读。」
「最近比较迷茫,有药吗?」
「有药,但未必是小姐姐的药。就像小姐姐说的,我不,你去那样。」「就像我喜欢你,你会喜欢我吗?」
「我喜欢比较有趣的人,我们做朋友挺好的。虽然,我现在很想带个人回家,可是,还是要找个喜欢的带。」
……
「那就干脆不要说咯。」
「算了,不说了。小姐姐除了打击我,不会爱护我,伤心!!」
在W那里,判处过去结束的句点和斩断未来结伴的省略,大概是在5月就决定了,而在我这里,6月21日的一席话才是最后的决定。
6月28日,W在经常发游泳活动的小群里发布一段关于大龄男女找对象的文字,确实感悟很深。在评价的时候,W让去给她公众号的短文打赏,拒绝,后面也在群里发布「读懂那首诗」的文字,那是自己在心里放弃的宣誓。
所以,主动要求的打赏,没有;游泳,普通朋友的活动;暑假如何过,没有更多的参与期待;书香节求偶遇,无所谓;一起吃饭,平平常常;请吃夜宵,并不关心。
做朋友挺好的。
不能携手,不如相忘。
江湖相遇,江湖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