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做而简单,因为不做而困难
一个女人生五个娃,没有长辈帮着带,自己还有一份极其忙碌的医生工作,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五个娃娃的妈妈吉田穗波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了一本书《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告诉我们她如何一边生孩子,一边养孩子,却同时实现去哈佛读书梦想的故事。
吉田医生是日本一家医院的妇产科医生,在她没有决定去哈佛留学之前,她的生活是这样的:每天九点上班,五点下班,早晚花费在路上三小时,下午五点,飞奔到托儿所接孩子们,然后坐火车回家,晚上七点到家,开始做饭,喂饭,给二个月大的女儿哺乳,接着给孩子们洗澡,陪她们玩,哄她们睡觉。孩子们上床以后,她开始做家务,忙到筋疲力尽,很多时候被疲惫和睡意打倒,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吉田是个工作了八年的医生,在医生行当里,算资历和经验都比较浅的。她工作尽心尽力,却因为育儿和家务,无法参与医院的夜间诊察,也不能参加晚上举办的各种学术研讨会,讲习会和读书会,上司和同事对她的认同度不断降低。
大女儿的哮喘病反复发作,她必须请假照顾孩子,这让她无法正常工作,她的心情极度沮丧,在丈夫和朋友面前不停抱怨:“我每天超负荷运转,却什么事都不顺利。”
这种情绪让她恐慌,她不止一次地想,难道我的生活将一直这样下去吗?
她认为改变目前被动处境的唯一方法是:学习,于是一直隐藏在心中的美国留学梦复苏。这个梦早就存在,却因为现实不得不一次次拖延,吉田医生觉得不能再等下去,现实里有无数个借口让留学梦无法实现。考虑太多,反而让这件事变得更加可望而不可及。所以她决定:立即开始准备去美国留学的事。
去美国留学这事,在别人看来,吉田医生是不可能完成的。
一个被家务和育儿拖累地连工作也干不好的医生,哪里会有时间进行备考复习?何况只有短短半年时间。
她觉得自己能实现哈佛留学梦,依据是她刚工作时的一段经历。那时她是个爱睡觉的冒失医生,常常在值夜班的时睡着,听不见病人的按铃呼叫。她的打针技术特别烂,病人当她的面要求换医生。她还被说成是一个进步非常慢的实习医生。
这种情况下,她立志改变,每晚守在急诊室待命,不放过每一次打针的机会,哪怕碰到全身是血的病人,她也第一个冲上去说,让我来给他打针。几个月后,她成为院里打针技术最好的医生之一。
吉田医生认为自己不服输的性格,可以将不擅长变成擅长,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但她不是学霸,英语和数学都很烂,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只考这两项。一个离开学校八年之久的女人,要重拾丢弃了这么多年的书本知识,短时间内攻克英语和数学两大难关,已是不易,还得不耽误工作、家务和育儿,更是难上加难。
除了这些,她还得准备一大堆寄去美国的资料,入学申请,各种小论文,数不清要填的表格,且不说这些事情的难度如何,单单这么一大堆事情要在半年内完成,就极费时间,而时间却正是她最缺乏的。
如何让自己从一个没时间的人变为一个有时间的人?
如何让自己完成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在这本书中,吉田医生会告诉我们,她如何获得了时间,而她又如何让自己具备坚强的信念,在这场自己与自己的角逐中,战胜了原来的那个自己,而成了一个别人眼中不可能的自己。
作家罗宾夏玛在他的书中写到:不是因为困难而不去做,而是因为不去做,才困难。
吉田医生正是被这句话所激励,在她最迷茫最低落的时候,选择不管时机成熟与否都先去做,只有做了,才知道到底能不能做成。
她抄写了很多这样的格言,放在自己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中,一旦感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感到失望想放弃的时候,就拿出来一遍遍地读。
一个人给自己灌输什么样的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吉田医生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她一定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启示。
吉田医生在书里说,自己绝不是女超人,她个子不高,看上去也不强壮,很多读者看到她时都感叹她的形象与她们想像中的她别太大了。
接下来,我将分为四个小节和大家一起共读吉田穗波的《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让不是女超人的吉田医生告诉我们,她如何成为哈佛研究生院的一名留学生,她留学前和留学后都遭遇到了那些困难,而她又是怎样完美解决的。
1.
2.
3.
4.
在下一小节里,我们将了解为什么要同时进行人生的很多事情,且只有同时进行,才能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才能成为自己最想成为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