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有句谚语:从自身之外寻找快乐,就像在背阴的山洞里寻找阳光。
快乐到底是什么?
是热爱自己现在生活的程度?还是像圣奥古斯丁那样,认为快乐是“对真理的喜悦”?
有个朋友跟我说,他挣了很多钱,但是依旧不快乐。
我快乐吗?前段时间一直在压力、焦虑当中,我感觉变得不像自己,我不快乐。
但现在,我想说我是快乐的,为什么呢?因为我在做我自己。只有我在做自己内心最想做的事情的时候,我才是快乐的,发自内心的,可能是来源于工作的认可,也可能是来自于朋友的信任。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情绪,不知道为什么点燃了你生气的源头,哪怕并不是举足轻重的大事,你潜意识里都会生气、烦恼好久。我有时候也是这样,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自己整个晚上都会在情绪里面,事后想想,我心神不宁那么长时间,何必呢,其实一句话也无关痛痒,说了也就说了,也不会怎么样,说那一句话的时间1分钟,我困在情绪里痛苦的时间却延续了好久,自己也是太执着了,其实完全没必要。
《学习快乐》中有一种说法叫“出离心”。很多人认为,佛教中的出离和放下意味着禁欲主义和清规戒律。实际上,出离心放弃的并不是让人快乐和幸福的东西,而是困扰我们的无尽的烦恼。
认识痛苦
清本溯源
努力修行
终结痛苦
快乐不在于外在的环境,而是一种来自内在的能力,一种生存态度,每个人都拥有快乐的潜能。
比如说在面对下过雨后的道路泥泞不堪的情况,不同的人对此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反应。有的人走到积水边,踏在砖块小路上,每走一步都要抱怨一番。另外一些人,哼着小曲,从一块砖跳到另一块砖,边走边唱“嘿!嘿!嘿”,最后跳到干燥的地面上,大喊一声:“真好玩!”她眼中充满了喜悦,继而说道:“一场暴雨洗尽了尘埃。”
虽然世界难以改变,我们却可以改变看待世界的方式。因为,快乐是内在状态的反映,你怎么看待世界决定你是否快乐。
泰戈尔说:“我们误解了世界,却说世界欺骗了我们。”我们习惯于将外在世界看作一系列独立的、自主的个体,赋予其种种特质,并认为这些都是它们本质的特征。
想要学会快乐,就要看向自己的内心,因为内心是一切善念的来源。培养自己的慈悲心和利他心,放下我执,善待这个世界,关爱身边的人,因为助人是快乐之本;训练自己快乐的能力,在善良、谦逊、乐观中寻找快乐,就能摆脱焦虑、忧郁、嫉妒、欲望、仇恨的干扰。
当我们获得真正的幸福喜乐时,回头再看看困扰过我们的那些小事情和小情绪,真的就不值一提了。因为世界变成了我们希望的样子,我们变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