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的一般流程【规范之新授课】
数学课堂是一个简约的课堂,为了更好的体现“三优化”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突出数学的学科特点,结合现在课堂中存在的一些误区,现再规范一下一般新授课的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提出问题)——探究新知(解决问题)——课堂练习(应用问题)
一、导入新课环节
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就是找到引出新知识的切入点,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继续进行学习欲望。
注意的是:这个环节不一定非得利用课本中的情境图,课本中的情境图只是一个素材,完全可以用直接提出问题、回顾旧知引出新知或是创设学生身边的现实情景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主要就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班级交流等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这样的几个环节
1、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或者学生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后,要使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充分的了解,有自己的思考,为下面的合作交流做基础。这个环节也可以放在课下进行。
2. 合作学习: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基础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的合作学习,这个时候要注重小组合作的质量,教给学生进行合作的方法,组长一定要组织组员逐个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并能进行判断,达成小组的共识。
3. 汇报交流:汇报的时候不要一个一个小组轮流汇报,要以一个小组的汇报作为突破口,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者提问、质疑(可以是小组成员问“我们的汇报你们明白吗?”或“你们还有什么补充吗”,也可以是教师进行提问“还有什么补充或是问题吗?”)通过各小组或是学生的补充、提问、质疑,完成新知识的学习,突破重难点。
注意:这环节中一定要注意教师的引导作用,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回答和提问,及时作出引导,使学生紧紧围绕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讨论,不要为急于得到结论而越俎代庖的代替学生解答或是讲解,要起一个传递的作用,使问题始终在学生中间传递。
4. 教师总结:这个环节教师不要再把内容重复的讲解一遍,而是只做重点的强调和方法的总结即可。
三、课堂练习
这环节主要是体现“优化课堂练习”,教师只要能根据内容设计出适量的、有层次的练习题即可。
再练习时一定要使学生充分的自主练习后,在集中或者个别的订正,这是也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