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40754/b483b808ab736a45.jpg)
有组织、有条理意味着事物各就各位,与它们在你心目中的意义相吻合。如果参考资料没有放在家里或者办公室的专属参考资料位置,就是缺乏条理;如果垃圾散落在垃圾桶外面,就是缺乏条理;如果你要打个电话,却发现找不到写有电话号码的即时贴,就是缺乏条理。这不评价对错,只描述事实。如果你想以最高的效率、最少的精力管理诸多事务,那么,对你有意义的所有事物都应该各就各位。
……
把物品的意义跟它的放置地点相匹配,概念虽然简单,却是你把自己的世界打理得井然有序的一个常见困难。物品的意义不断变化,把问题复杂化了。今天的报纸就是明天的回收物或引起火灾的源头;如果第二天你没有把头天的报纸放在该放的地方,仅仅随着时间的流逝,你的世界就不再具有条理。
……
我见过人们使用形形色色的“待办事项”清单、收藏盒甚至“行动”文件夹,都反映了类似的缺点:分类不够清晰。虽然它们用意极好,是想让事情“条理化”,实际作用却只相当于垃圾箱,只不过把各种模糊不清、零零碎碎的材料重新排列组合而已。
要想使一切“条理化”,首先必须明确事务对你的意义,然后再把它归入同类事务。不管你是整理自己的信息和制定提示系统,还是处理一件事,或是经营一家企业,这条原则是通用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0754/204dcfd055c6c0f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0754/f40f399edb91ce92.jpg)
合适的物品在合适的位置就是条理化。
物品或者信息对于个人的意义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今天对你而言很重要的一则消息,可能过了明天就没有意义了。所以信息也是同样,适合的信息在适合的时间获悉,是有条理。
如果没有分类,只是把物品或者信息一味地收集下来,这不是有效的行为。
明确意义,归类整理是作者告诉我们的方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0754/95de3aa19d1e076d.jpg)
A1
家里寻找某一样物品的行为经常发生,这是条理不佳的体验。
还有一个经验是电脑里的文档,有时会习惯于放在桌面上,觉得这样会找起来方便,殊不知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文件之后,桌面就跟垃圾桶无异,找一个文件就感觉在垃圾桶里面翻一样东西一般。
由此联想到上次年会时大家的文档照片等,LISA童靴为了找一张适合的照片动员了大家一起,主要原因还是照片这类资源没有放在它匹配的地方。
还有就是最近在收集待办事项清单,发现收集了一堆事情,就感觉很乱,乱糟糟的聚集在一起。然后整个人也开始变乱了。
A2
有自己的收集系统,按地点类别等分类,很有需要。不想思考太多,就先按照图上的类别来分类,慢慢优化出适合自己的收集系统。先尝试按照地点情境来整理归类,比如作者图标中的@办公室,@家里,@手机,@电脑等,把收集的待办事项做一次整理。
那堆积在电脑桌面上的文件,先根据项目做分类,比如将拆书的文件建立项目文件夹,归类在一起。后续及时做好定期整理,清零工作。
LISA找照片的情况,大家看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