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随笔读书
从战争而来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

从战争而来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

作者: 在大西洋上 | 来源:发表于2018-04-28 17:06 被阅读0次

早期诗哲赫拉克利特说,战争乃万物之父。

这句箴言出自希腊,并不奇怪。希腊始于战争,兴于战争,衰于战争。战争,对希腊人乃至人类意味着什么?这是修昔底德所思之问,而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提供了一个历史性契机。修昔底德自述,战争伊始,他已关注。这场战争何以值得关注?它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消息?这些消息是历史性的,抑或超历史的?

英国哲人休谟有言,修昔底德作品的第一页就是一切真实历史的开端。这是发生在古典时代的战争,是战争史的源头。纷繁世相往往在开端处才显露本真一面,要洞悉人类战争之真相,返回伯罗奔尼撒战场自然在所难免。

人们为爱情(如特洛伊远征)、宗教、土地、资源、权力等各种事物而爆发战争。不过与特洛伊远征不同,这是纯粹的人与人之间的战争,已经没有了诸神的参与,宛若现代战争。照修昔底德讲,伯罗奔尼撒战争起因于斯巴达对雅典的畏惧。这一畏惧并不使斯巴达占据道义,它揭示出更多的东西。帝国与霸权,古来有之。斯巴达与雅典这两大城邦,用修昔底德的话来说,彼此尽力互相伤害!这一令人颤栗的描述,将我们推向事物的深处:战争事关人性。的确,正义在战争中隐去,在战争中敞开的乃是人性。修昔底德频频提到“人性”一词。因此,制度与战争并没有必然联系。民主制也可能,甚至热衷于发动战争(想想雅典的西西里远征),因为民主制也无法避免人性的弱点。修昔底德认为,只要人性是相似的,战争就还会重演。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吗?这还真是一个容易引人悲思的问题。只要想想过去的20世纪,就足以使我们在面对这一问题时惶惑不已。如若战争果真不可避免,那么,什么是和平?人与人和平相处的时代终将不会到来吗?

在如今这个和平已不新鲜的时代,战争自然也就不是新闻。然而,人类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度思考却不曾停止。康德老人“永久和平”的理想还没有被历史遗忘。在康德哲学的光照下,我们会问,我能认识战争吗?我能希翼和平吗?我应当做什么?这位近代哲人一生致思可归于一问——人是什么?是啊,追问战争,说到底也还是追问人是什么。可叹的是,德尔菲神庙的那句神谕——“人啊,认识你自己”——也还是没能阻挡战争的爆发。无怪乎修昔底德说,人类的最大敌人是人类自己。

这是希腊的一场世界性战争,这一点惊醒了修昔底德。因为身在希腊,就意味着身在战争之中。战火燃烧了地中海,包围了希腊文明。即便是被雅典驱逐而四处流亡,也是在战争中流亡。当修昔底德说,我一直在战争中生活,我的年龄相当大了,我们可以想象他的感慨背后的质问——战争是离我们最远的事物吗?修昔底德的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因为战争就意味着进入人性的敞开状态,战争就在人性之中,或者说,我们都在战争之中。战争从来不仅仅关涉某些个体、民族与国家,战争是人类的事情。也是在这一意义上,所有战争都是世界性的,所谓“局部战争”昭示的不过是冷漠与谎言。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而鸣。

长达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带来太多不幸,阴谋、背叛、奴役与杀戮不断重现。就连瘟疫也伴随战争而来。瘟疫肆虐的时日,雅典城内,诸神逃遁,律法消亡。希腊诸邦引以为豪的民主制也在战争中消耗了自身。对于曾让雅典人心向往之的西西里远征,修昔底德说道,一切都毁灭了,许多人中间很少有回到故乡的。几乎很难想象,现代文明的故乡竟会落得如此境地。希腊人在战争中远去。吊诡的是,在走过一段漫长的历史之后,以革命与解放为名义的战争则吹起了现代性的号角。现代人,从战争而来。伴随而来的还有残酷的虚无主义。虚无主义在历史深处呼唤着战争,战争则在现实中将虚无主义推向了极致,对此,曾滑入深渊的现代人深有感触。

面对世界,修昔底德的前辈赫拉克利特说,一切皆流。修昔底德则说,一切东西生成就是要衰坏的。人亦概莫能外。希腊人理解什么是死亡,有太多人在战争死去,年复一年。修昔底德详细记载了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希腊人向来擅长“说”(”logos”)的艺术,但葬礼上的演说非同一般。什么是葬礼?终有一死的人们用葬礼祭奠已经死去的人。战争期间的葬礼,悼念因战争而亡的人们。希腊人的葬礼已被历史湮没。如今,撇开这个时代实践、理论与观念上的喧嚣,我们倾听那相隔遥远的葬礼上的言说,希腊人究竟向我们道说了什么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战争而来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xag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