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在社交网络上认识了一个瑞典的朋友,我们聊得十分尽兴。那天正好他在上课,结果中途老师出去喝咖啡了,当时我觉得很不可思议,要是在中国,用我们老师的话来说,这就是教学事故。显而易见,中国的教育和西方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他告诉我最近在做一个创新项目,如果完成这个项目,他便可以轻而易举的申请一个比较好的大学,当时我还是挺羡慕他的,因为我的学校是一个三线城市的二流大学,而我也只是一个普通人。
对很多人来说,高考真的是决定命运的时刻,我们从刚上学开始,便被灌输着这样一种思想,好像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是为了达成这一个特定的目标,为此,你必须放弃玩耍的时间,放弃你的兴趣,不停地上各种补习班,只有这样,你才会出人头地,考上大学。
我的童年过的还是很幸福的,从小父母对我是放养的教育模式,只要不做什么出格的事情,基本上不会挨训,况且从小到大,我都是家人眼里的乖乖女,在学习这方面,自觉性还是挺高的,这一直延续到了高中。在这之前,我一直是班里比较优秀的学生。高中的时候,我突然对画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当时想学艺术,父母都觉得学画画不好找工作,让我好好学习文化课,成为艺术家的梦想就这样被生生折断,但是却毫无办法。在父母的眼里,学习以外的事情永远是不务正业。
在学校里,上课的模式永远是老师在不停的讲,我们在下面认真的抄笔记,然后画出重点,想着考试要考哪些知识,就这样,我们失去了独自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我想这大约是制约学生发展的最大因素了,我们失去了对知识的渴望和憧憬,高考完以后,曾经学到的知识统统还给了老师,只记得东经116°北纬20°是北京,每每这个时候,总是有些痛心疾首,因为专业限制,丢弃了之前学习的所有知识。
小学的时候,老师最喜欢上课举手和提问的孩子,小孩子总是对知识充满了好奇,不会害怕说错了会被嘲笑,也算是童言无忌。到了中学,尽管黑板旁用亮丽的颜色书写着“不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的标语,但是课堂上举手的学生越来越少,提问的学生也是寥寥无几,总有那么几个学习特别好的学生站出来替老师解围。后来。到了大学,老师提问十分钟过去了,下面没有一个人站起来回答,大家都在认真的玩着手机,老师略有尴尬,随即自圆其说。我们变得越来越成熟,却失去了属于年轻人的意气风发。
学习应该是一种主动的选择,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如果你被迫去做一件事情,你确定你会把它做好吗,还是只求大概而已,主动学习的效率明显比被动时更高,可是,大多数家长都觉得他们的选择都是为了孩子好,可是你知道你的孩子真正喜欢的是什么嘛,你知道他的需求吗,难道大家眼里公认的上大学的需求就是他们想要的吗?那么,上大学的需求是什么呢,是学知识,玩游戏,找一份好工作,还是为了更好的学历,混一个文凭呢?
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人生那么短暂,如果我们的生活中只有高考,上大学,找工作,那不是有些悲哀了。但是,再回首现实,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应届毕业生人数将达到795万,此时此刻,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活不下去了,可是这就是现实,上大学越来越轻而易举,那我们呢,还有竞争力吗,文凭不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标准,上大学也不是唯一的选择,所以,勇敢的追逐自己的梦想,你所受过的教育,只能锦上添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