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会
中国互联网商业史

中国互联网商业史

作者: 分享2018 | 来源:发表于2018-11-10 11:37 被阅读0次

    20年前,那个硅谷睥睨全球,自豪地站在科技的最前沿,而中国则刚刚起步,处于模仿和借鉴阶段的年代。

    硅谷文化

    硅谷和中国的互联网生态系统,生长自不同的文化土壤。

    硅谷的很多创业者都是成功专业人士(如计算机科学家、牙医、工程师、学者等)的后代,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经常被告知自己能够改变世界。他们在大学生涯中可以向世界顶尖的研究人员学习如何编写程序,同时接受素质教育的熏陶。进入硅谷工作之后,他们身边同样是一些世界顶级研究专家,如此优质环境的培养,使得人们产生了崇高的思想,为抽象问题构思精妙的解决方案。硅谷的发展史,就是电脑科学创新突破的历史,这样的环境为“极客—嬉皮”的混搭文化提供舞台,形成了硅谷特色。这种“极客—嬉皮”混搭文化的核心使他们变成天真且单纯的技术乐观主义者,他们相信每个人和每家公司都能通过创新与思考改变世界。

    在这样的氛围下,模仿和借鉴别人的点子或产品特色,被视为对时代精神的背叛,是真正的创业者所不齿的行为。硅谷追求的是从0到1的创新,追求做出完全原创的产品。

    硅谷投资人深信,纯正的创新心态是打造谷歌、Facebook、亚马逊、苹果等一流公司的基石。“不同凡想”的能力,驱动乔布斯、扎克伯格、杰夫·贝佐斯等人打造出了改变整个世界的公司。拥有这种思维致使他们认为,像中国钟表工匠模仿舶来品那样的路是行不通的,模仿别人无法达到真正的创新,只会盲目地前行,同时还会阻碍想象力,扼杀开发出原创产品的机会。

    中国互联网商业文化

    中国的商业文化自有其历史渊源。在古代,想进入朝廷任职,必须一字不漏地熟记古文,才有能力写出结构严谨的八股文。苏格拉底鼓励他的学生通过质询一切来追求真理,孔子则建议其追随者师从古圣先贤。对事物细致的模仿被视为真正的成才之道。即使到了今天的中国高考,莘莘学子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在记忆和背诵上。

    创造出世界级科技产品所需要的工程思维与设计灵感不是凭空产生的,在美国,大学、公司和前辈工程师培养后来人,传承经验。每一个时代出现的突破性产品及创造这些产品的公司都建立在教育、指导、实践和灵感的基础上。

    比如,比尔·盖茨在1975年创立了微软公司,中国在3年之后才迎来改革开放的伟大转折。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吉创立谷歌的1998年,只有0.2%的中国人(12亿人口中的240万人)能上网,而在当时的美国这个比例已经达到30% ,他们已经建设好能够促进创新、促进互联网发展的商业环境。

    当时的中国并没有这样优越的商业环境。所以对于中国当时的科技创业者在国内是找不到能提供指导的良师益友或是可供效法的公司,因此他们只能去海外寻找,尽他们所能地学习、模仿和借鉴。

    从模仿迈向伟大

    虽然被认为模仿与借鉴别人是不光彩的,但是中国创业者必须走上这条路

    例如,美团创始人兼CEO王兴曾被《福布斯》杂志称为“克隆家”(“The Cloner”)。他就是一个典型的靠着连续模仿与借鉴,在早期中国互联网创业圈打响了自己的名号。

    王兴先后在2005年、2007年及2010年把美国当年度最热的创业公司司,Facebook, Twitter, Groupon“带回”了中国, 分别做了校内网,饭否网,美团。最后经过一系列的模仿,创新,是美团做成本土化的公司,并且迈向成功。现在的几大巨头都是这样走过来的,腾讯,阿里巴巴,百度。

    正如王兴所说,模仿是创业拼图的一部分,但选择模仿哪些网站,以及之后在技术与商业层面的执行,也都是创业拼图的一部分。

    经济学与社会学里有一个共同的概念:后发优势,社会学家M.列维与经济史学家格申克龙是该领域研究的佼佼者。

    后发优势指的是后进入市场中的企业,可以借鉴先行者的成功经验,规避先行者已经犯过的错误,学习和利用先行者成熟的技术和管理方式,甚至可以接受先行者的资本扶持,以较低的成本取得更大的成就。但是也有一个后发劣势,即后发者在获得一定的成功后,会失去创新的动力,安于现状。由于中国的互联网行业起步较晚,因此中国的互联网创业者们把后发优势的理论发挥到了极致——王兴就是严格遵循这一理论的创业者。幸运的是,中国的互联网创业者们在践行后发优势的同时,并没有陷入这个“后发劣势”的陷阱中。相反,他们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他们不断地迭代产品、更新思想,在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上,甚至超过了海外的同行业公司,以至于部分的美国企业被他们远远地甩在了身后,之前提到的Groupon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借鉴硅谷的网站,这是第一阶段。这有助于完善中国当时缺乏的基础工程和创业技能

    所以到了第二阶段,中国创新公司不再只是简单地模仿,而是从美国的商业模式中获得灵感并在市场中激烈竞争。在发展过程中,创业者不断调整商业模式,最终优化为最适合本地市场的形态。

    正是因为大家都在模仿和借鉴,同类公司之间的竞争才变得异常激烈,才迫使中国的公司要不断创新。想在中国的互联网竞技场上生存下来,需要持续不懈地迭代产品、管控成本、完美执行、正面公关,从而获得高估值,来募集庞大资金,进而设法建立坚实的护城河阻挡其他竞争者。这一系列血与火的考验,这一阶段的历练,练就了一批如王兴,马云,腾讯的世界上最强韧的创业者。

    作者 蓝介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互联网商业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xdz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