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的风和光影交织的幻影,远方的山峰和家乡的一样,整齐的山整齐的树,太阳的光散在世间,映照出万物的千万种面貌,看起来都是相同的路,可不一样的是奔赴的目的,而不是路边的山和月。我在车里看着渐行渐远的家,一个人的路途很自在也很自由,我想我是真的喜欢这种自由,有那么一瞬间我好像找到了沉淀在深处的那个自己,很多迷茫很多不安都在出发的那一瞬间消失无踪,只剩下了对远方的期待。
当热爱不被理解、当奔赴不被认可,那么注定是孤独的,可是人生本就是一场孤独的奔赴,如果不想被时光掩埋不想人生被埋葬,那么本就要接受这种孤独,如果不能接受来自于人海的指点,就要孤独地去成为自己,去做一个勇于开启飞行模式的人,世界纷纷扰扰,很多时候每一个声音都会被曲解被非议。
天空悠远,一朵朵柔软洁白的云自在地漂浮在空中,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在不同的人眼里会有不同的样子,每个人对世界万物的理解都不一样,对于人生自然也就会有不一样的选择。
叔本华曾经说过,孤独是一个人在这世间最终的归宿。人们在青年的时候无法忍受孤独,迫切地需要寻求人群的慰藉,孤独会使一个青年丧失自我,在年少时,孤独是一种无法忍受的绝症。能够在年少时就爱上孤独的人,一定是一个特立独行不被世界接受的人。孤独会使人迸发出更强大的力量来和这个世界相处,也会让人和这个世界的万千人走上完全不一样的道路,于是会更加孤独。
人类的群居特性,导致人们天生就不能离开社交,和俗世的人交集在一起才能够接受自己是那个普通平凡的人,和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一样。
孤独就如同森林里吹过的一阵风,孤寂地在林间穿过,不能带走任何同路的陪伴,想要追随风的落叶,也会因为风的不留恋而在空中就走散了影踪。
人生亦是如此,只有在独处中才能够看到本来的面目,人群里都是一样的面具,他人看不见真实的自己,当然我们身处人群也看不见真实的自己。没人知道,面具下隐藏着怎样的表情,也许是在哭,也许在笑着。
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界,从婴儿时期开始,人生就是不能接受孤独的,降生之后需要父母家人无时无刻的陪伴,慢慢长大,生命里出现了更多的朋友和邻居的角色,于是,融入人群的生命,更加不能忍受孤独的存在。一个随波逐流的人,离开人群,就像是鱼儿离开了水面,连呼吸的能力都被剥夺,生命终将被遗弃。
人在到达老年的岁月之后渐渐地会越来越接受孤独的岁月,独处是对人生的一种反思,越快接受独处的人,能够对自我有更清晰的认识,没有人可以完全能够做到在极致的孤独之后还在人群里自在地安宁。
抵达岁月的终点之后,人们开始变得接受孤独,接受人生本来的面貌,也会更适应独处的时光,可以在那些属于自己的时光里去沉淀这一生的荣辱得失,去看看过往的自己,是戴着怎样的面具在这个人间行走,那是自己,还是另一个人。
没有什么是不可失去的,学会和孤独和平相处的人,能够更快地找回自我,当岁月来到生命的终点之时,那将是谱写结局的时刻,到那时,不论孤独与否,都成为一种过去式,变得不再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