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8日上午11点45分,2018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在瑞典皇家科学院揭晓。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 D.Nordhaus)和保罗·罗默(Paul M.Romer)因他们对“创新、气候和经济增长”的研究而分享了这一奖项。
两人获奖的消息一公布,就有不少人大呼奇怪。倒不是说大家对两位新科得主的学术水平有所怀疑,而是说两人的“混搭”让人不太看得懂。按照惯例,同一年份的诺奖一般会由在同一领域有过合作,或者说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学者共同获得,但这次的经济学诺奖却没有遵循这一套路。
从研究领域看,诺德豪斯侧重于环境经济问题,而罗默则更关注知识和创新问题,两人似乎并无交集。事实上,不仅旁观者对本次的获奖组合看不懂,就连两位得主本人也对此表示意外。据说,当诺德豪斯得知和自己分享今年诺奖的是罗默时,曾喃喃地说:“我没有想到会和他一起。”而罗默知道诺德豪斯和自己一起获奖后,也只是客套地表示了自己对此很荣幸,一直对对方的研究感兴趣。
今年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五十周年,为什么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获奖人的组合会如此奇怪呢?其实细思之下,就不难发现其中的深意。尽管诺德豪斯和罗默的研究看起来相差很远,但究其根本,他们都是在从不同角度探究经济学的最古老主题——经济增长。所不同的是,罗默思考的是增长究竟从何而来,有什么方法可以促进增长;而诺德豪斯考虑的则是增长的限度在哪里,有什么方法可以去突破这个限度。
换言之,一个关心的是“始”,一个关心的是“终”。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气候变暖等全球性问题不断出现的背景下,通过将诺奖颁给这一“始”一“终”两位学者,可以引领整个学界重新思考增长问题,共同寻找相关全球性问题的破解之道——或许,这正是诺奖评委会的良苦用心之所在。
当然,我们还有必要了解一下这两位优秀的获奖者
他可以说是诺贝尔奖“万年陪跑者”,此前就有很多人预料他会得诺奖,甚至他所在大学曾经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宣布前几天,就挂出了“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奖新闻发布会”的网页,结果出了乌龙,他很不愉快。以至于今年他多次未接获奖通知的电话,以为那是耍人的,接到后则又惊又喜。
说到他的理论,当前最为主流的增长理论认为,贫穷国家会在短时间内追上富裕国家。但罗默提出了“内生增长理论”,他认为,知识、技术和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所以,他提出的建议包括:政府要积极奖励科技创新,多发放研发补贴,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因为知识是无价的,不具备排他性,不必经历边际收益递减。
学过经济学课程的同学应该记得他,他与萨缪尔森合著了经典教科书《经济学》。他主要的研究领域是气候变化经济学。
当前,全球都面临一个严重问题——气候变暖,最主要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为此,诺德豪斯给气候变化算了笔经济账,他将“二氧化碳排放导致全球变暖”这一外部因素放进经济体系内,形成了新的循环:经济活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改变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再影响经济活动,还提出了“二氧化碳征税政策”。采用这个方法之后,以后大家就不会随随便便排放二氧化碳了,毕竟谁都不想多交钱。
本届诺贝尔奖还有一个引发热议的点是:日本人再次获奖,这已经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获得的第18个诺贝尔奖了,平均1年1个。要知道,2001年日本提出“未来50年要拿30个诺奖”时,还被狠狠嘲讽,而如今,居然已经实现了过半。看来我们国家,也要继续努力了。
关注“添翼资讯”公众号,更多福利早知道!
网友评论